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笔记读书志
#短毛猫书房#《符号帝国》06:不需要地址

#短毛猫书房#《符号帝国》06:不需要地址

作者: 我叫陈庆红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06:32 被阅读10次

罗兰·巴尔特大概没有想到,他在书中所讲的“这座城的街道没有名称。它们确有书面地址,但只作邮政用途。”在当今的世界成为普遍现实。

大概只有在填邮寄地址的时候,街道的使用才显得重要。不过,不填某某路与某某路的交汇处或者某某路多少号,对网购的影响也越来越小了。

我们日渐回到了,以landmark为主的定位方式。

罗兰·巴尔特在街头看到东京的人们在名片的背面画出位置示意图。

我们甚至可以在一张纸头上,看到街道、房屋、沟渠、铁路和招牌显露出来。

非常的象形艺术。

他倒希望有人花几个小时来给他留地址——看人画画。

厦门手绘地图

今天各个景区都比较常见的手绘地图呈现类似的主张。街道或道路的名称在其中消解,取而代之的是鲜明的建筑标志——充分贴合我们的视觉经验。

你还可以指挥出租车司机穿街转巷。

所有这些都是用视觉经验作为定向的决定性因素。

车站

是日本的车站。中国的车站更多还只是交通停靠的功能,对乘车人特别傲慢。

车站是庞大的有机体,容纳着主干列车、市区列车、地铁、大商场和整个地下商圈。日本的车站贯穿着数以千计的功能性通道。

京都车站

车站剥离了西方城市中心如教堂、市政厅、历史纪念碑的神圣气质,或者说重新赋予了商品以商业圣殿的气质。

在巴特尔眼中,每个居住区都聚拢于车站的窟窿里——一个汇流着居住区之种种用法和愉悦的空无之点。空是日本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国并非没有空的概念,但是如此普遍诉诸于生活方式的,好像只有日本。

城市中心,空无中心。

车站的空无之点。

倒不是说这一定是追求的结果,或许只是可以接受如此处置城市空间。当然,这可能是概念使用的泛化,是否牵强附会,见仁见智了。

但是罗兰·巴尔特无疑看到了日本车站的容纳性,“地下延伸着一座城,塞满了商铺和平民就把,充斥着流浪者和旅行者,他们在肮脏的过道地面上睡觉、聊天甚至吃东西,总之,实现着底层世界的魔幻实质。”这一特征在今天的中国车站中,有那么点苗头,但差得远了。

打完,收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短毛猫书房#《符号帝国》06:不需要地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xe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