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犯罪心理调查》有一集说筷子是孔子发明的,目的在于比起刀叉来,筷子要文明很多。筷子是不是孔子发明的,我不知道。只是罗兰•巴尔特也抱持着类似的观点,以解读筷子的符号学意义。
牛排之于刀叉、牛肉块之于筷子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对食物的处理方式。
筷子只是把食物隔开和搬运,相比于刀叉的动作要温和许多。
这个工具从来不刺穿、切割、剖裂和伤害,而仅仅拾取、翻转和运送。
用筷子,食物就不再是我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成为一种和谐传递的东西。
对食物的暴力留在了厨房和屠宰场。餐桌上食物所遭受的压力从来不会超过必要。
筷子是手指的延伸,也是手指的升华,不失手指的灵活,去除刀叉的暴戾。
寿喜烧
#短毛猫书房#《符号帝国》03:筷子《孤独的美食家》有一集吃的就是寿喜烧。老板娘将菜在锅里摆好,呈现食物本身和组合的美感。酱油色的汤汁沸腾将食材溶解,鲜艳与造型被消解。
锅旁用盘子盛着其余的食材摆放有序,五郎吃完锅里的,将盘子里的夹到锅里,同样码好。
仪式感十足。
生的食材去皮、洗净,一起摆放到盘子上,具有一种裸露的美感。这给你带来的集市本身的特质,新鲜、自然和多样。
卖场展陈讲究量感、有序感,琳琅满目的商品带来消费的仪式感,从货架上拿起放到购物车,是商品走下神坛的过程。
罗兰•巴尔特,称赞这些生鲜食材的组合,就像荷兰油画一样。
这些生鲜食材就被放到大锅里,在你眼前烹煮,一点点失去颜色、形状和不连续性,变成酱汁固有的红棕色。
你就像这个世界上经历了一场离奇惊险的食物旅程,你见证了生鲜的最后时光。
也许是因为用了这样的场景来献祭人们所敬重事物的死亡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句话并不太理解,日本菜都不提供中心,在我们这里由组织进餐,围绕或铺陈菜品这样的仪式所意味的饮食中心。
在桌子上,在盘子里,食物永远只是零碎部分的组合,没有任何部分会在进餐秩序上有优先地位。
这大概是讲东西方的进食组合方式不同:我们都上!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