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起咪蒙,只要是在互联网上读过一些文章的人,或者喜欢写点儿东西的人,大概都对她有所耳闻。
我第一次遇见咪蒙,是看了朋友圈里的一篇已经记不清楚题目的文章,内容大概是咪蒙工作室搞了一个网友减肥前、减肥后差距对比的征文活动,当时只是随便点开瞄了一眼,谁知我的目光就像钉子一样瞬间被扎了进去,再也拔不出来。
我误打误撞闯进了咪蒙的文字世界里,忽然找到一种难以置信的快感。说真的,我几乎是忍着笑又憋着尿一口气看完了通篇文章,然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关注了她的公号,连看几篇让人大呼过瘾的高水平的爽文之后,简直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因为看了某篇文章而快乐到不行的感觉。这一点,咪蒙居然轻松做到了。
这是一个让我非常佩服的写作者!
从此我微信公众号里多了一个头号牛逼人物,我的世界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被影响着。
咪蒙的文章到底有多神?
首先我被她那黑色卷卷头发的女巫头像吸引,即搞怪又透着一丝可爱,那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我从没见过你,但我懂你”的一句话,不知让路过这里的多少人,心软感动的瞬间从此就找到了归宿。
她肆无忌惮的毒舌犀利,她真诚地没心没肺,常常拿自己开刀,自黑无底线的文章发了一篇接一篇。
她何止是文字幽默,仿佛全身每个细胞都感染了幽默细菌,她回复粉丝照片的留言真的差点儿好几次都把我笑岔气。
她总是一针见血地指责她眼中的“坏人”,习惯大胆地替全世界弱势群体出头,即使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话题人物也无所畏惧。
她疯狂地发长文秀与老公的爱情故事,也会为了与读者拉近距离,经常把自己儿子的日常安利给大家。
她写的《有趣,真的是一辈子的春药》、《致贱人》、《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等文章流传度很广,随便摘出来一句就能成为时下热门金句。
夸张的说,她每篇文章的兴奋剂含量似乎都有些超标,如果说安静的文章是古典音乐,那么咪蒙的文章就是传唱度极高的在广场上跳舞时放的网络歌曲。
虽然俗气,但大众心甘情愿地买单。
那时我对咪蒙的追捧几乎接近狂热。我努力转发她的文章到朋友圈,只为让更多人了解她关注她并且喜欢她;我总是抽出午饭和休息的空档给周围人读她的文章。
我甚至一度尝试模仿咪蒙写文章的风格和节奏感,写过两篇带有浓郁咪蒙色彩的文章,虽然反响还是扑街,但也已经算是我在简书发表文章中浏览数和点赞数相对较高的两篇。
我感谢咪蒙带给我关于创作的启发,并且希望将来的有一天,自己能成为咪蒙那样的写作者。
图片来自网络2.
直到有一天,她的那篇《过年只能回婆家?醒醒吧!大清早亡了》发出后,再次像以前一样颇受欢迎,依旧能引起网络上的激烈讨论甚至口水恶战。
当我看着她文章中那些狡猾又眼熟的字眼儿后,一种厌倦和反感直逼心头。似乎咪蒙总要带着这种怨妇般的口气,抓着那些能够激起矛盾的敏感话题,才能写文章。
她的观点未免太偏激又充满戾气,张口闭口就来的撕逼、吐槽、愤恨给人粗俗不屑的感觉。
我不再感觉这些文字那么过瘾,而是有些猥琐。她惯用的毫无新意的套路,再加上她那直指内心痛点的文字,已经不能再带给我任何新鲜的感觉,也没有丝毫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也许是她有些疲惫,也许是她的能力范围仅限于那些她早已驾轻就熟的题材。重复、相似的题材接踵而来,忽然觉得她像个只会骂街不懂一丁点儿文学修养的网红大妈,油腻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我开始对她有些嫌弃,不希望自己写作道路上的发展再受她的指导和影响。就在一瞬间,以最快的速度取关了她,这速度就像我当年毫无理由、不假思索地关注她一样。
没有咪蒙影响的我,人变得清爽简单许多,与人沟通和作文时不会像个情绪激昂的斗士,永远带着偏激的观点去愤恨全世界,而是学会了运用温柔的力量和礼貌的善待世界。
生活由此变得平静且乏味,也失去了不少乐趣和激情,写文道路上少了一个可模仿可参照的前偶像,我开始学会欣赏咪蒙之外的很多作者,他们有些比她还毒蛇有些比她还商业,但再也不会带给我之前咪蒙的那种独特感觉。
图片来自网络3.
忽然又一天,应该是高考的那几天,咪蒙再次刷屏,这次她为了夺眼球可谓付出了血的代价----封号一个月。
得知这个消息后,从纸媒到网络媒体瞬间都炸开了锅,热度简直长到逆天,几乎要把整个夏天的温度都抢走。我再一次怀着好奇的心态关注了咪蒙,想搜索出那篇已经被举报无数次的文章:《XX简史》。
意料之中的根本找不到,我便开始了漫长的一个月的等待。
这时的她像个犯错误被老师请出去不许进考场的孩子。虽是作家,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在网络上发声。我心中居然暗自窃喜,就像憋了很久的一口恶气,终于呼出去的感觉一样。
我为啥会这么嫉妒她?难道就是因为她很红很牛逼?
我和所有普通网民一样,一边倒地抨击她,不原谅她的错误行为,只是为了博眼球、吸粉、制造爆款文章,就要写出这样让人无法原谅的、扭曲大多数人的三观的文章?
网络上的许多作者针对她的这次封号事件,以及她复出归来后的第一篇文章的猜想又不断涌现,咪蒙忽然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就是:她在或者不在,话题和热度永远都在。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闭关一个月归来后的第一篇文章变乖许多,避开了之前一切能够挑起是非的敏感话题,连文风也是不带咪蒙标签的小清新文字,我都怀疑是不是找人代笔的。
她这种向大众妥协的态度和对所有评论充耳不闻的聪明,多少另我感到些许失望。
不再继续制造敏感话题,没有挑战人们的底线,她不再是我心中的咪蒙斗士了,我因为她复出之后的表现平平而失望地取关了她。
不知道这之后她会掉粉多少,或者同时又新迎来一批永远执着的咪蒙铁粉,但我坚信一个事实,后咪蒙时代已经迫不及待在赶来的路上了。
图片来自网络4.
第三次关注咪蒙时,她照旧要让刷屏行动刮起一阵龙卷风,似乎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做一次这样的大动作,也许她再一次疲惫不堪,也许她的创作又一次经历低谷。
就像实体营销的淡季到来,销量下滑严重,商家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打折促销手段来瞬间提升销量。
她居然当起了老师开始“卖课”,并且还是“加薪课”。
她操着一幅被自己骂过的、嘲笑过的贱人似的口气来讨好观众,哄骗式地推销课程并且恳请更多的人替自己宣传课程赚取佣金的形象,再一次刷新了所有人对她的印象。
看着那个“三年后,如果你不升值加薪我们将全额退款”的让人哭笑不得的承诺后,我才知道,咪蒙对于我来说,人设形象已经改变的有些面目全非。
她又一次成功占据了头条,超越了曾经的自我。我又一次平静地取关了她,并且拒绝对她做出任何评论,我彻底把她从我的生活中取关,就像从来没有遇见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5.
第四次关注她,就在前几天。
因为我再次重复收听韩大爷去年开的,30天精进写作课里的内容。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韩大爷说,锻炼发散性思维,刺激灵感的最好方法就是:你一定要尝试接触你非常抵触、特别排斥甚至讨厌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获得更多知识,你的写作道路才能更加宽阔。
听他讲完这些之后,咪蒙连同这些年我不喜欢的网络歌曲、科幻小说、恐怖电影、肥皂剧等等一切讨厌的东西,甚至连我从没吃过的猪头肉和猪大肠都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终于找到这么多年写作、工作甚至做人都非常不成功的原因就是:我一直把自己冷冻结冰在一个自认为非常理想、完美的大观园里,不愿意接受外界一切我看不上的、嫌弃的、肮脏的人和事物,以至于我的见识很少,我的眼界很窄,我可学习、可挖掘的东西都非常狭窄。
还好,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于是,我终于、居然、再次、重新关注了咪蒙。
“你每一次迷茫的时候,我都在”。
出现的还是这句打动人心又异常简单的寒暄,然而这一次,我却第一次感觉到,她是在真心实意的问候我。
她这个让我从爱到恨到遗忘的千万级大号,这个互联网时代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宠儿,这个有一点儿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吃瓜群众一番热议的公众人物,这个被彭小六、韩大爷以及很多知名作家频频研究、讨论、举例和被无数写作小白模仿的网红作家。
原来我人生中的每一次迷茫都离不开咪蒙,我对她的每一次取关或关注只是自我情感宣泄的一种表现,而这些,都正巧被公众号里的咪蒙见证了。
我发现她并没有那么令人讨厌,或者她只是我不喜欢的那类风格,即使她收入过亿日理万机,她依然和我一样,也是万千写作者中的普通一员。和我一样,也有灵感匮乏、思绪不通、下笔走神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也会不被自己和大众认可。
这一次,我告诉自己,永远也不取关她。
我开始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欣赏她,不再膜拜不再仰视,我努力挖掘着她身上独特的气质和优点,想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在这一年多我反反复复取关咪蒙又再次关注咪蒙的时间里,称赞过她,也唾弃过她,远离过她,又接近过她。
感谢咪蒙让我在反复无常的同时,看清了自身的缺点,也区分开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和厌恶的究竟是什么。
我还懂得了无论是挨骂还是称赞,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我知道了,千万别小看或者排斥那些你看不上的人和事物,因为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的东西远比你喜欢的东西还要多。
6.
在第四次关注咪蒙之后,我无意中发现,原来我早就认识她。
韩寒当年只出了一期的《独唱团》杂志中,那篇到现在被人提起来还啧啧称叹的《好疼的金圣叹》就是出自现在这个,才华横溢、宇宙最红的网红作家咪蒙之手。
有时,周围还会有人不经意地问我一句,咪蒙是谁?
我会说:她是我心中永远绕不开的一个心结,她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