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呼,孩子即应,就像一个敞开口的空杯,容易接受教育,接受新知识!如果孩子对“父母呼”不理不睬,就像一个倒扣起来的杯子,再好的说劝孩子也难以接受。
一、进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情景训练
我认为:品德的教育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脚踏实地将“德与才”的培养完美融合!为此,我在教学《弟子规》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纪的孩子,讲儿歌,看图作文,及创作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心灵的触动和才华的培养。如:
1.自编学龄前孩子的儿歌
太阳公,望窗前,
父母呼我快快起。
穿好衣服穿好袜,
小手洗净吃早餐。
爸妈夸我动作快,
高高兴兴到校园。
提示:小孩子是需要引导的。现在很多家长苦于孩子早晨赖床,或洗脸刷牙磨磨蹭蹭,吃饭边吃边玩等问题。这些生活上的磨蹭,不专心,很容易导致学习。做事上的磨蹭和不专心。另外,家长放纵孩子边吃边玩,会导致孩子脾虚、胃寒,既影响孩子身体健康,也容易导致日后做事不专心。本儿歌针对上述问题,将《弟子规》“父母呼 应勿缓”的教育加以实际引导,希望家长多动脑筋,关键的事情上不迁就孩子。
2.激励孩子自己创作
这样的儿歌教育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方面孩子容易接受,其次,孩子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了;第三,增强了孩子的语感,为将来的写作打下灵慧。孩子跟我学习了几周后,就可以自己编出一些儿歌:
比如:我在给孩子讲“身有伤 贻亲忧”时,
万一我们盲目做危险的事,不仅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很疼,还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
我和孩子们一起谈论,哪些做法会使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如: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小朋友之间不要做过分的打闹,不要去危险的地方;穿背心裤衩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我和孩子们讨论: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如,看电视时要注意什么?别人拿剪刀等危险物品时要注意什么?尽量把可能造成的危害方方面面都讨论完整。由于前面孩子背会了好几首儿歌,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感,我开了个头:
大眼睛,亮晶晶,人间美景看得清;
好孩子,会爱眼,不用脏手揉眼睛;
然后启发孩子根据前面讨论保护眼睛的注意事项,按照三个字、三个字,七个字的形式,自己动脑筋编几句保护眼睛的儿歌。下面的这首儿歌,就是我的学生集体创作而成的,
大眼睛,亮晶晶,人间美景看得清;
好孩子,会爱眼,不用脏手揉眼睛;
看电视,要注意,不要时间太长了;
保健操,要认真,保护眼睛是好事;
强光下,要小心,千万不要瞪着看;
在车上,不看书,开动脑筋多观察;
别人拿棍我躲开,不让眼睛受伤害。
实践证明孩子是很有潜力的。如果孩子很有兴趣,这对孩子未来的文学创作将打开一个良好的开头,如果孩子说不出,家长也不要着急,表明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启蒙和引导。只要家长有这种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潜能终会得到双激发。
二、先立规矩
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能养成孩子对家长的呼唤不理不睬的坏习惯,这一关把不好,孩子是没有办法教育的。包括早晨起床、吃饭等问题,不能呼而不应。
早一分预防胜于事后的十二分纠正。因此,最有效地办法就是先立规矩。《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é,绊倒),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古代达官贵族都有家训、家有家规。可惜,现在很多家庭都不重视了,这样的家庭就会出现教育滞后的问题。看起来孩子是无拘无束地成长着,但却埋下了很多隐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了,家长既是整天唠叨,抱怨,要想纠正过来就很难了。
立规矩应该越早越好,从开始能起床、吃饭、读书、睡觉就应该养成好习惯。
如果孩子已懂事,立规矩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比如“父母(老师)叫你时,必须马上过来。”这个看起来简单的规矩,也不要家长自己说了算,要事先和孩子约定,征得孩子的同意,孩子才会愿意执行。
在古代,有孔子那样重视“礼教”的母亲,才有“己欲达而达人”的孔子;有孟子那样舍得“断织”的母亲,才有尊亲之至的孟子。所以,一个好母亲,是懂得及早立规矩、具有远见及敏感性的,一个好母亲至少会幸福“三代人”。
【给自己点亮一盏心灯】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崇高的人,唯有这样才能使他幸福,此乃财富所不能及的事,我是凭经验这样说的。——贝多芬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减少浮躁气,提升人的高贵气质,为自己和家庭积福。 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弟子规》,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近百篇《论语》不可错失的学习,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