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学习札记(七)

作者: 健康体验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6:28 被阅读11次

其实,阅读《商君书》这样的经典文章,除了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发展情况,更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来分析和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全面而客观。

《商君书》之《农战第三》最后一节写道: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而强听说者。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主好其辩,不求其实。说者得意,道路曲辩,辈辈成群。民见其可以取王公大人也,而皆学之。夫人聚党与,说议于国,纷纷焉,小民乐之,大人说之。故其民农者寡而游食者众。众,则农者殆;农者殆,则土地荒。学者成俗,则民舍农从事于谈说,高言伪议。舍农游食而以言相高也,故民离上而不臣者成群。此贫国弱兵之教也。夫国庸民之言,则民不畜于农。故惟明君知好言之不可以强兵辟土也,惟圣人之治国作壹、抟之于农而已矣。

用现代文说就是:现在各国国君都担心自己的国家危亡而且军事力量薄弱,却愿意听游说之客空洞的议论,说客们成群结队,空洞烦乱的言谈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君主爱听他们的辩说,不去探求这些言谈的实用价值,因此说客们非常得意,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巧言诡辩,一伙又一伙成群结队。民众看这些人能用这种本领取悦王公大臣,便都学习他们。于是这些人结成党羽,在国内高谈阔论,夸夸其谈,普通人喜欢这么做,王公大臣高兴他们这样。因此国中民众务农的人少而靠游说吃饭的人多。游说的人多,那么从事农耕的人便会懈怠,务农的人懈怠了,那么田地就会荒芜。学习花言巧语空谈成风,民众就会放弃农耕而高谈阔论。民众放弃农耕,改为靠高谈阔论吃饭,并且凭花言巧语获取尊崇。所以民众远离君主,而不臣服的人成群结队。这就是使国家贫穷、军队薄弱的原因。如果国家凭空谈使用民众,那么民众就不喜欢从事农耕。因此只有英明的君主知道喜欢空谈不能用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开疆辟土,只有圣明的人治理国家靠专心于农耕和作战,集中民众的力量罢了。

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应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商君书》学习札记(七)

相关文章

  • 《商君书》学习札记(七)

    其实,阅读《商君书》这样的经典文章,除了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发展情况,更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来分析和把握,这样才...

  • 《商君书》学习札记(九)

    在《去强》一章中,商鞅提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王者刑九赏一个,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意思是,称王天下的...

  • 《商君书》学习札记(三)

    《商君书》第一篇《更法第一》,记载了以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守旧派围绕变法与否展开激烈的争论,两...

  • 《商君书》学习札记(十)

    《去强》一章,主要是谈论如何消除百姓不听从政令的弊端,商鞅认为去强需要加以刑罚,专心农战,同时,少事商贾也是去强的...

  • 《商君书》学习札记(二)

    《商君书》共26章,分别是更法、垦令、农站、去强、说民、算地、开塞、壹言、错法、战法、立本、兵守、靳令、修权、徕民...

  • 《商君书》学习札记(一)

    《商君书》作为战国后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记载了商鞅变法的思想。商鞅于公元前361年听说秦孝公求贤令,便赴秦...

  • 《商君书》学习札记(四)

    《垦草令》是商鞅变法推行的第一道法令,在法令里,他提出了关于垦荒的二十条措施,以及实施这些措施的原因。虽然二十条措...

  • 《商君书》学习札记(十五)

    《算地》是《商君书》的第六章,在原文里称为《算地第六》。 算地,计算土地,规划土地的意思。 这一章商鞅论述的就是合...

  • 《商君书》学习札记(十四)

    前面三篇札记已经讲过,《说民》一章,重点谈了如何治理民众的问题。 缩小一点说,一个公司如何治理职员,一个部门如何治...

  • 《商君书》学习札记(十八)

    《开塞》是《商君书》的第七章。 开塞,意思就是开启堵塞,把堵的地方疏通了,延伸一点儿说,就是清除政治统治中的弊端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君书》学习札记(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kz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