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萧亚轩的一首【最熟悉的陌生人】凭着耳熟能详的优美旋律风靡全国,歌中描述的是一对情侣共同经历的伤感情路。自那以后,很多人牢牢记住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一说法,并常用于形容情感故事中两人渐行渐远的关系。
可曾想,职场中,也存在着“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则是另外一幅模样。
他们大多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很迷茫……我失去了生活与工作的目标,我很恐惧……我走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很彷徨……我不明白自己是否走在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上,我很疑惑……
你能明显感受到他们正在经受苦恼,因为他们常常不由自主地表达出自己的迷茫、恐惧与焦虑。在我看来,他们已经变成了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本以为对自己了解得很透彻,但又不尽然。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令人很苦恼。
在职场中,我想存在这种迷茫心态的人群应该占到六成以上吧,前来向我咨询的职场人士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当中有一些是刚毕业的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经验,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工作方向。还有一些是工作多年的职场“老油条”,他们或许多年来一直从事自己不喜欢的“鸡肋”工作,迷茫感逐年俱增;或许看不到职业的发展前景与上升空间,危机感越来越强;或许是面对选择取舍,看不透自己的需求,心生彷徨。
如何面对自己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呢?你可以试试与自己进行一次循序渐进的“五问”:
1)我喜欢做什么?
2)我能做什么?
3)我擅长做什么?
4)在我做过的事情中,哪件事最容易获得别人的赞许与认可?
5)我期待自己成为的那个人是谁?
这五个问题是通过逐层挖掘自身的内核来明确自我认知。
喜欢与兴趣是一切动力之源,它是源源不断地为持续行动输入动能的能量泵,是职业的内源动力之一。但可惜的是,现实中能够将爱好与工作合二为一的职场人少之又少。
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动和任务的本领,它来自于个人通过一系列专业学习、能力训练、自我成长后收获的综合素质。它是目前大多数职场人士在求职前做自我定位时考虑得最多的参照指标。
擅长做的事情是你优于对手并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外界的认同是帮助你发现自己优势与长处的办法之一,那是对你擅长领域的进一步的认可。能力与优势之间往往密不可分,毕竟优势是能力的精进结果。所以很多人在求职时,会将能力与擅长的领域结合起来考虑。
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不能是一种虚幻的综合能力载体,必须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人物,正是由于他的存在,让你的生活与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通过寻找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来发现隐藏在身体里的真实自己。很多职场人士在求职时,不太会考虑到这点,更多还是从自身实际出发,但我建议你将它作为发掘自己内在的参考因素之一。
如果说前四问是一次向内探寻自我的历程,那么第五问就是往外寻找标杆了。寻找标杆,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方向。没有标杆,就如同缺乏方向感的行者,不知道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知道已经走到了哪一步,不知道还有多远能达到目的地。
首先,好好想想,5年以后我最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我最想成为的那个人是谁?那个人可以是离你很遥远的行业达人、知名人士,也可以是学校里的老师、学长学姐,还可以是职场中的领导、前辈等,只要你觉得他身上有你想要成为的样子,那么他就是你的标杆。
当然,标杆的选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切忌差距太大无法追赶,虽然我们常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有实际阶段性成效的行动力,总比虚幻的泡影要实在得多。
其次, 找到你与标杆人物之间的差距。主动去了解所有关于他的信息:他是靠什么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他的能力结构是怎样的?他从哪里获取这些能力?他的优势体现在哪些地方?他做过或正在做的成功事情有哪些?他经历过怎样的失败?他是如何努力的?他的圈层关系怎样?找到答案后,再与自身进行比较,看看自己目前的能力与资质跟他相比还有多大差距。
然后,开始制定行动计划吧。如同王健林说的——第一个三年需要实现一亿的小目标!那么你计划一共花多少时间达成心中的理想?需要分多少个时间阶段实现?每个时间阶段各自需要实现的小目标是如何的?为了达成小目标你需要做哪些努力与积累?
最后,坚持。坚持是一种很伟大的信念,往往成就事业的人,都是有理想又坚持努力的人。职场中认不清自己的人很多,但认清了却没有坚持的人更多。我一直欣赏一句话:你的才华要配得上你的野心,你的野心靠你的坚持来成就。
在进行自我提问时,以上五个问题是依次进行的,因为发现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五项自问,也许会有人反驳,这没什么高精深的方法论,都是“正确的废话”!没错,发现自己这件事,本身并不复杂,但为何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
首先,他们中的一些人是疏于对自己进行内省,虽然人生已经走过了一些阶段,却从未好好对自己进行过整理与归纳。这就像一个堆满杂物、凌乱不堪的房间,主人从来不对杂物进行分门别类、或丢弃、或收纳......当你身处这样的房间时,脑袋会不会一团乱麻?只有烦躁与不适,更别谈清晰的思路了。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整理也须如此,才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你是否尝试过写下自己最想做的10件事与最不想做的10件事?在寻找自己与自我认知这件事情上,没有谁比你自己亲自动手去做更合适,看再多的方法论,咨询再多的前辈,都不如自己用SWOT分析来真切做一次自我挖掘。
我曾遇到过一位外形条件和表达能力俱佳的女孩子,她人力资源本科毕业,在本行业的事业单位工作了四年多。她找到我的时候,非常迷茫。事业单位的工作虽然很稳定,但她所学的HR技能并无用武之地,日常工作与普通文员无异。她真切感受到青春在渐渐消耗,并想要逃出体制内,却惶恐于自己还没有培养起核心竞争力。更可怕的是,她已经开始出现了自我怀疑“我真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感觉做什么都无法做好,也没有特别擅长的优势……”在自问前三个问题时,她如是说。当回答到第四个问题时,一开始她也找不到答案,经过深入思考后,她突然脱口而出:“同事与朋友们都说我具有很不错的现场演讲表现力,每当我站在讲台上时,他们都觉得我整个人在发光!”于是,我就问她之前是否有亲自做过一些讲课或培训,她肯定地回答了。我继续问她是否有考虑过做培训师?听到这里,她马上兴奋了起来“对!我很享受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我也喜欢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自我感觉控场能力与现场表现力还是不错的!”……我想她已经为自己找到答案了。
其次,除了刚才描述的第一种迷茫的人,还有另外一群同样迷茫的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其实很了解自己,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的特长爱好与工作相结合,所以他们日复一日地做着自己不喜欢的“鸡肋”工作,心生彷徨。比如大多数人都爱好旅游、写作、听音乐、打游戏……那有没有可能让自己的爱好与工作合二为一呢?当然有,你可以去做文案写作、旅游线路策划、景点开发、乐评人、游戏软件开发等等工作,它们都能为你的爱好找到归宿。然而,你真的确定仅凭爱好就能找到一份衣食无忧的工作吗?实际上,很多人的爱好仅仅能充当孤悬在自己生活之外的一个寄托而已,当你的生活与工作狼狈不堪时,它只是一个让你想起来舒了心、缓口气的温暖港湾。如果你的才华配不上你的野心,彷徨依旧会盘桓在你的心头。所以,这世上不太可能有你最喜欢的工作,只有最适合的工作。这份工作可能只让你发挥了一部分性格的优势,可能只让你的特长获得了一点点施展,可能只满足了你的些许爱好,那又怎样?至少它并不完全一无是处,这份工作让你做起来轻松顺手,又可以吃饱穿暖。
如果心中实在是不甘,担忧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渐渐被琐碎的时光流年消磨掉,那你可以做斜杠青年啊!在保证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用业余时间将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发扬光大,并努力将它变现。目前这条路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你也一起来吧!
我曾遇到一位男毕业生,初次见面,他整个人非常萎靡、极度不自信。据他所说,自己从艺术学院版画专业毕业后,一直都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很长时间的待业令他越来越迷茫,并陷入了自我怀疑的境地。
五项自问结束后,他仍然无法找到答案。但我从他的表述中捕捉到一个信息:他在学校期间一直担当班长职位,历经数次改选终是民意所向,并多次被评为校内优秀干部,在同学与老师中具有很好的管理口碑。同时,他对于自己的个性认知还算比较清晰,他觉得自己性格内敛沉静,所以不太喜欢做销售类工作,同时他做事严谨认真有耐心,可以接受稳定性高、需要耐性与细致的工作。
结合了他对自己个性的认知,我想他能在整个大学时期坚持做如此琐碎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并广获赞誉,此人应该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较佳的统筹规划管理能力,而且他有一定的办公事务管理的经验,公文写作基础较好,并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于是我建议他从事行政内勤相关的岗位。至于他喜爱的版画事业,建议不放弃,就当做一个业余兼职吧。当有一天版画艺术能给他带来比上班还要丰厚的收益时,他再全心全意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听了这个建议,他下定决心进行尝试并重新挑战自己。当他离开时,我能感觉到迷茫的气息正在从他身上一点点散去。
流浪者都是不明归途,也不知去向,不做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更不要花太多时间盘桓于迷茫与彷徨,那样会让你最终成为一个碌碌无为并自我怀疑的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里,自我认知就是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