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作者写到了宝黛对聚散的思考。林妹妹是这么思考的:有聚就有散,与其散时清冷感伤,不如倒是不聚的好。
宝玉所想,与之正好相反:只愿长聚,生怕一时散了。
宝玉之所想,同于很多常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林妹妹的思考。如果我们再结合林妹妹的行为来看,她的思考就更值得注意了。
林妹妹有这样的思考,而且她也有过实现知行合一的机会,这样的机会还有过好几次,但她都放弃了。明知聚到头来终是散,可她还是和大家聚了。
在她还是绛珠仙草的时候,她本可以留在天上,可她却固执地来到了人间,明知到头来终是一场空,可她还是来了。
当癞头和尚来化她出家时,她本可以随他出尘,如此,她省了日后散时多少的清冷感伤啊。可她,明明看得那么透,明明把聚的无意义看得那么透,却还是留恋着人间一聚。
看到这样的林妹妹,我总是会忍不住地想起一个人——鲁迅。
鲁迅和林妹妹一样,对很多事情有着清醒的认识,而且,他也不是没有实现知行合一的可能和机会。
就拿那个“铁屋”来说吧,鲁迅是很明白地知道的,这个铁屋是万难砸烂的,身处其间的人也是万难唤醒的。面对这样的现实,鲁迅完全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
但是,我们知道,鲁迅没有这样做。他和林妹妹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去砸那个铁屋了,他去唤醒身处其间的人了。
记得在十年前,我在电视上听到一个人对鲁迅的评价:两只冷眼,一颗热心。我听到这样的评价,觉得那个人真是懂鲁迅。
这样的评价,也可以用在林妹妹身上。鲁迅和她一样,有着一样的精神血脉,有着一样的精神DNA.
头脑是冷静的,态度是悲观的,但心灵是慈悲的,但心灵里是装着对这个世界的爱的。这是林妹妹和鲁迅共同的地方。
依照他们那超绝的智识的指引,他们完全可以去过另一种生活,他们的人生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悲剧。但是,他们勇敢地舍弃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他们拒绝了智识的指引,他们听从了心灵的召唤。
有些人受到说教与理想的蛊惑,生活像是被打了鸡血。我对这些人,有着美好的祝愿,祝愿他们永远活在说教和理想中。一旦理想破灭,他们看清了人生的底牌,他们很难会像林妹妹和鲁迅这样,再去爱这个世界,他们只会梦醒后无路可走。
认清了世界的荒诞与无意义,依然执着地去持守对这个世界的爱。这是林妹妹和鲁迅。
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在苦难中去爱这个世界,去爱这个苦难的、终有一散的世界。这是林妹妹和鲁迅。
在我们的世界里,清醒的人其实很多。但清醒以后,还有没有一颗热心,这很能区分出人的高下。很多人没清醒时,那简直是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可他们一旦清醒了,对这个世界的爱也随之荡然无存了。清醒,冷酷地清醒着,但依然爱,依然深沉、执着、勇敢地去爱,这是林妹妹和鲁迅做到的,这是林妹妹和鲁迅高出了很多人的原因所在。
说理总是不能尽兴。最后,我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话,来表达我对林妹妹和鲁迅的感情:
“ 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确实只能带着痛苦的心情去爱,只能在苦难中去爱!我们不能用别的方式去爱,为了爱,我甘愿忍受苦难。我希望,我渴望流着眼泪只亲吻我离开的那个地球,我不愿,也不肯在另一个地球上死而复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