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宇宙理想国散文散文和诗
正谊书院古诗词学习心得分享

正谊书院古诗词学习心得分享

作者: 红叶竹马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20:00 被阅读10次

今天,结合我自身经历,跟大家谈一下学习古典诗词的心得体会。

古典诗歌是最具有我们民族个性的东西,因此也要基于我们民族的整个文化去学习。比如说平仄、对仗,这些在西方的语言中是找不到的。尤其是对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修辞手法。西方可以做到词性相对,但是因为他们不像汉语这样,一个字一个音,而且还要考虑平仄,所以做不到这种对仗的形式。对仗的形式,其实也是保含中国文化阴阳和合之义。所以正对不如反对,更不如看似相反,其实相辅相成的对。这仅仅是从对仗的角度来讲。其实过去人就说,诗是难以翻译的。尤其是格律诗这种具有严格形式的诗歌,翻译根本不成样子,也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所以说古典诗歌是最具有我们民族个性的东西(当然还有文言文)。尤其是唐诗宋词,并为两大高峰。当今世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最早的时候是西方寻找东方,你看我们的丝绸之路,就说明过去中国的文化输出能力,我们的很多东西当时是风靡欧洲,令欧洲贵族仰慕不已的。后来到了近代,我们开始不断追寻西方,但是现在回过头来,西方还在寻找我们。我们如果自己不挖掘自己文明有个性的东西,我们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的状元,大家也都知道了,是北大的陈更,她是研究人工智能的工科博士。其实我们目前虽然生在信息时代,但很多信息是杂乱无章的,信息并不等于内涵,更不等于感动,所以唯有信息与人文的结合,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科技只是手段,如果不能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那就毫无意义。所以科技必须由人文来界定内涵。今年大家都听说了咪蒙事件,不只是咪蒙,我看到很多公众号文章,都故意用一些博人眼球的字眼,让人欲罢不能,实则读后于人身心无益,反而以为充实。所以科技引发了很多伦理上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人文去滋养。古典诗词在现代不但不过时,反而正是拯治信息混乱,各类信息怪力乱神的一剂清凉之药。

下面我们来谈谈学习诗词的方法:

我与古诗词结缘大概要从小时候母亲给我放诗歌磁带开始吧。那时也不懂,就是跟着萌萌的有节奏的声音哼哼,觉得特别欢喜。后来在课本上学到一些古诗词,就觉得很亲切。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哪怕是一个看似无心的举动,将来也会引发蝴蝶效应,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

过去私塾教育讲究背诵,孩子们虽然还不理解诗词的意思,但是都被要求背得滚瓜烂俗。背诵当然是很辛苦的事,但是记忆有它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小孩子记性好,趁此年华,给他们输入很多经典,将来遇到对应的人事,那些经典就会自然浮现在心底。能够理解背诵当然是最好,但在还不能完全理解的时候,也必须趁着年少多积累一些,将来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要把学习变的很枯燥,要把学习变成很好玩的事情。古人也说:“玩索而有得”。你要边玩边探索,最终能够豁然贯通。比如古诗词背诵,古诗词本身就很有音韵美,大家可以去学习平仄,认真诵读诗歌,也可以把古诗词唱出来,为什么不可以呢?古代这些诗词就是可以唱的啊。这里我给大家稍微谈谈平仄。平仄其实不神秘的,先可以简单地把阴平、阳平当做平声,上声、去声当做仄声,当然,要知道古音和现代音是不一样的。然后呢,抓住一个简单的规律,就是以两个字为一个基本的“音步”进行变换。比如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就是仄声。有点像数学里面的数列。这个我可以先举一些成语为例,比如说:兴高采烈、万家灯火等等。在了解这个规律的基础上,再去背古诗词,就会更事半功倍。另外,古人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通过多种方式升华对诗歌的感受,有条件的还可以尝试写古诗文,自己写得不到位,才知道古人写得好,这样学习才能有所进步。

第三,古人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一直在琢磨一件事,就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我有句诗是这么写的:书如故友常相伴,笔似山妻更不离。确实是这样的,书笔不离。我在中学的时候不懂平仄,但也自己凭着语感仿作古诗词,后来了解格律之后,就很快学会了。所以我想说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古人说的“夫学须静也,夫才须学也”,你要安排时间,静静地、用心地去学习,就必然有得。世事虽然聒噪,你要坚守你的内心。“业精于勤”。

第四就是要从广度去理解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古人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一定要通过古诗文不断培养自己看人看事的心胸和眼界。古往今来的好诗,莫不是因为作者本身的胸襟、见识超于常人,所谓“厚德方能载物”。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我主张读书要读到可以和作者对话,那才是真的读通了。前辈们的注解也要去看,多有智慧,但切记,注解只是路标,真正要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诗意和作者的心境。王国维写《人间词话》,提出“境界”二字,可见在诗词当中可以领略古人的境界。诸葛亮在两篇书信上说“志当存高远,慕先贤……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种心灵的境界,正是需要从古诗当中的伟大心灵中感化而习成。在学习每篇传世名作的时候,仔仔细细,前前后后地去感受作者的心思脉络,自然能够渐渐与古人同气同声。

最后,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一部尚未成型的书。世界是什么?世界是你的世界,是生命的世界。生命需要滋养才能成长,因此后天培养非常重要。在这个日益浮躁的世界,越来越多的聒噪的声音会掩盖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更需要从古圣贤当中去找到我们精神力量的支撑,去重塑我们的心灵深度和空间。这就是我们到现在还在阅读这些经典的原因。因此,感谢正谊书院举办这次比赛,重新唤醒大家对诗词和生命的热爱。古人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可是如果你不识字,你的忧患只是你个人的,如果你读懂文字里蕴含的情怀,你的忧患将会包容古往今来所有的人,乃至宇宙中的一花一草。愿你从心出发,触摸到真实的自己。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正谊书院古诗词学习心得分享

    今天,结合我自身经历,跟大家谈一下学习古典诗词的心得体会。 古典诗歌是最具有我们民族个性的东西,因此也要基于我们民...

  • 诗六首

    一、正谊书院学诗 旧诗重拾,致敬百年书院--正谊书院。 正当年少悟诗词,幸得恩师破滞疑。 谊贯四方垂梦翼,道通六艺...

  • 清泾阳正谊书院碑记

    正谊书院碑记(慕荣翰) 正谊书院,三原贺复斋先生讲学之所也。余与先生初不相识,同年吴清卿视学关中,特疏荐之...

  • 正谊书院讲座铭

    贺瑞麟 撰 麟与诸生,读书清麓,十年所矣。邑侯焦公,亟思振兴关学,以张吾军。光绪辛巳初夏,乃倡捐创建书院,...

  • 2018-10-15孙锵鸣与上海龙门书院

    孙锵鸣从同治四年(1865)厘定苏州的《正谊书院规条》开始至逝世,“四十年间所掌书院,其大者五:曰姑苏之正...

  • 正谊书院—贺瑞麟先生

    贺瑞麟(1824--1893),字角生,号复斋,陕西三原县人。清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其父贺含章精...

  • 书院依旧,学堂已去

    最近特别想去万松书院看看。去年在书院正谊学堂度过很多美好的时光,结识了几位非常值得珍惜的朋友。后学堂关闭,就...

  • 2018年9月1日杭州营业部的第一次团建

    正如图片所知,杭州营业部的第一次团建地点选在了万松书院的正谊堂,9月1号在这边集合,先到的人整理了一下正谊堂,以便...

  • 一式一太极,一念一太极——大自然太极拳走进杭州正谊学堂

    这些大师在干什么?此地咋那么眼熟?不正是学习传统文化《道德经》的杭州万松书院正谊学堂吗? 各位看官莫急!...

  • 三衢诗歌(1047)·凌大川

    凌大川 ,字子方。晚清西安诸生。 郑永禧云:林迪丞启太史,典吾郡。购办书籍、扩充膏火,招集诸生,肄业正谊书院,命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谊书院古诗词学习心得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gg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