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08】
一个问题:刚出生头几年的小孩,对外界充满了极其强烈的 好奇心,可为什么到了学校,那么多的孩子都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自主,意味着凭自己的意志做事,并感到自有。人们完全愿意做他们所做的事情,并且带着兴趣和决心沉浸在做事的过程中,其行为源自于他们真正的自我感觉,所以,他们是真实的。
受到控制意味着人们在压力下行事。假如人们受到控制,在行动时便没有一种获得个人认可的感觉。他们行为并未表达自我,因为自我已经屈服于他人的控制。这时人们的状态叫疏离。
就像我现在在引导大家阅读,大家共读同一本书,每天阅读并写读书笔记或感悟发群里。如果你认为是自主,你会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每天都会期待做这件事情;如果你觉得是收到权威的控制,觉得是领导要求这么干的,你对读书这件事就会产生排斥的情绪,你的状态就是疏离的,看似完成作业,但其实并没有从中有所收获。
被控制的行为有两种类别。一类是顺从,一类是反抗。两者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但只会有一种占据主导。
理解自主、真实性和自我的关键是被称为“整合”的心理过程。真实就是与真实的自我一致。
“一上/一下”的不平等广泛的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父母与孩子,经理与员工。处在“一上”位置的人有一项责任:激发他人的动机,鼓励他人承担责任。往往会对处在“一下”位置的人提出要求。如果“一上”者的方式方法不对,对方就会觉得是被控制的,这时“一下”者有两种行为选择,要么“顺从”,要么“反抗”。
内在动机,才是创造、责任、健康行为以及持久改变的核心所在。人们不应再寻找“如何激励他人”,而是“人们怎样才能创造条件让他人激励他们自己”。
这本书的使命:利用全面的动机研究来探究自主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并且反思如何再疏离的世界中促使人们负起责任。
我更在意的是,通过本书的阅读,找到“让他人激励他们自己”的方法,这个“他人”包括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