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说什么》20德充符之三

《庄子说什么》20德充符之三

作者: 和弦夜光杯 | 来源:发表于2023-03-08 05:29 被阅读0次

    原文: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tái)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fàn)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

    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㹠(tún)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shùn)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shà)资;刖(yuè)者之屦(jù),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

    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

    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yuè),使日夜无郤(xì)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何谓德不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十行采集:

    1.形神关系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庄子和道家认为,神重于形,重在内在精神,而不是外在形骸。

    2.最根本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失去了根本,没有了精神,那外在的形体也就没有了原来的意义。

    3.要让心灵平和安适,通畅而怡悦,要使心境日夜跟随万物,融汇在春日般的生气里,跟着自然的脚步接触外物,萌生顺应四时的感情,这就叫才智完备。

    4.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它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这种“与物为春”,“接而生时于心”的智慧。

    5.道家讲的顺应自然并不是消极的,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6.“平者,水停之盛也”,可以视为老子“静之徐清”、“静为躁君”思想的延伸。

    7.观我们的内心,有定力,会沉淀,宁静以致远,内心充盈而外表毫无所动,才能达到顺和的最高境界与成功。

    8.德不外露的人,外物自然不会离开他。有德的时候不去炫耀外露,而是约束自己、约束内心,自然能够长久地保持。

    一行精华:

    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触动,反思,改变:

    1.都说颜值即正义,可道家告诉我们,内在美才更重要。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爱的是内在的精神美。从长期主义的角度看,相由心生,没有内在精神美的支撑和滋润,“形”的美是不能持久的。

    2.感受自然,顺应自然,待人接物都顺势而为,不要仅凭自己想法硬来,你会发现世界也会温柔以待。

    3.努力修炼自己,追求“才全”。使内心充盈,但不轻易显露,追求“德不形”。“内保而外不荡”,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说什么》20德充符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mj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