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二十

作者: 白色石南 | 来源:发表于2020-10-15 18:32 被阅读0次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

    满族统治中国二百余年后,政治腐败,而且受蛮夷欺压,英雄豪杰乘时思奋。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是有志于驱除异族,光复河山之人。他借宗教与下层民众相结合,创立的上帝教与基督教相近,自称为基督之弟,贫苦的客民信奉的颇多。年荒盗起,居民倡团练自卫,秀全于1850年6月在桂平的金田村起事。

    洪秀全建太平天国,为天王,在克其他地方不利的情况下,北出洞庭,克岳州,遂下武、汉,沿江东下,直抵江宁。建为天京(1853年),后,兵分两路:一是安徽出河南北伐(失败),二是沿江西上,破安庆、九江、占武、汉后,南下岳州,湘阴。

    曾国藩主持办团练,倡立营制,训练乡勇,又创立水师。湘军于1854年出境作战,多次与太平天国交手。但在长江中游,太平军仍占优势。但内讧却让清军有了可乘之机。

    洪秀全在认识到治政和用兵并不擅长后,将一切事务交于杨秀清,但又起了猜忌之心而杀他。于是在天国内各种不合和杀戮。清军趁机克武、汉、九江,太平军则仅据安庆和天津相犄角,形势变得危险。

    清军上流分遣陆军攻皖北,北军攻安庆,下流张国梁主持向荣的江南大营,攻天京。此时李秀成作为太平军的后起之秀,与危急中主持大局,太平军形势似有好转。但曾国藩为两江总督,作为总指挥与秀成带领的太平军作战,致秀成只能在苏州驻扎。

    在苏、松失陷后,有官员借外人训练华兵以御太平军(常胜军)。后来李鸿章用淮军以及常胜军,加之精利的器械与太平军作战。这种借外力平内乱的做法实在有些可耻。

    此时李秀成守天京和苏州,但随后清兵攻破其沿江要隘,苏州和天京相继陷落。太平天国立国十五年,兵锋达十六省,最后仍被满族所征服。

    然而,残余的太平军合于捻党。捻党与太平军同时发迹,势力主要集中在苏、皖、鲁、豫四省,张洛行,李北受为其首领。清军剿之无效。1860年英法兵陷京城之时,捻众趁机北掠。后僧格林沁剿办捻军,捻势稍衰,太平军残余势力加入之后其势复盛。此时曾国藩首创制之法,练黄河水师,本想围困捻众,但1866年捻众突围而出。李鸿章代替曾国藩,用他的方法将东捻逼至海隅,1867年打平。后来左宗棠剿击西捻,败之渭北,直至1868年才将之打平。

    太平天国与捻军不同,定都金陵后,定田制,改历法,制定其他措施,略有开创的规模,颇有新理想。但太平天国,本是借教手段建国,但并未发扬,也未有政治与军事的人才,这是其灭亡的最大原因。据天京后内讧发生,新兄弟增多,军纪大坏,这也是其灭亡之因。是忠君主义(曾国藩揭橥)战胜了民族主义(太平天国提倡)。但民族主义的种子却埋下了。

    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

    五口通商之后,又陆续缔结了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江宁条约》之后,耆英与英订《五口通商章程》,法、美、瑞典亦相继与中国订立条约。

    广东英人入城问题是交涉的主要方面。1856年,英人入城的要求再次被拒后,应兵陷广州。在粤人尽焚英、法、美诸国商馆后,英领事业巴夏礼上书请战。此时,法国在广西一教士被杀,派兵与英国同行,其他诸国则仅派使臣偕行。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通商章程》十条)。1859年英法二使来换约,再起兵衅。英法联军从北塘登陆,攻陷大沽炮台,随后英法兵胁开京城,又焚圆明园。奕訢与英法议和订《北京条约》。

    这两个条约使中国又丧失了新的权利,口岸增开了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以及沿江各口,共用内河航行之权,确定了领事裁判和关税协定,内地游历通商和传教条文也在此约中确定,割九龙,赔英法军费以及商亏。1858年订立《美约》,各约中都有最惠国条款。

    第十一章  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近世中国受列强侵削,最重要的根源是历史上的国情不同。

    《尼布楚条约》过去100余年后,俄人越发强盛。1852年俄人进占德喀斯勤琴湾和库页。

    在吉、黑、库伦在议界不成后,尼古拉一世授本喇福岳福以极东的权利与中国交涉。1855年以借口防英法,称黑龙江口与内地必须联络。被拒后本喇福岳福要求航行黑龙江。1858年英法兵陷大沽之时,奕山与本喇福岳福约三条:把黑龙江以北地区都割给俄国,乌苏里江以东为两国共管之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行船,是为《瑷珲条约》。

    此时清对俄未许其在海路通商。其他仍许五口。1850年清廷许伊犁和塔尔巴哈台两处通商,本欲五口中选三口,但要借俄美之力牵制英法,所有争执概予通融。1857年中俄订《天津条约》:第一:行文有俄外务部直达军机处或特派的大学士,要事得由恰克图故道或就近海口进京,第二:开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琼州七处通商,第三:陆路通商人数不加限制,第四:许在海口和内地传教,第五:京城恰克图公文得由台站行走,第六:而仍有派员勘察边界一条。

    1860年再和清订立《北京条约》,较特殊之处为乌苏里江以东之地割属俄国,西疆再开喀什噶尔。这两约东北割地骇人听闻。蒙古、新疆等地也藩篱尽撤,遗留无穷祸患。

    第十二章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

    宋朝以后,西北势力渐渐没落。元朝的时候回教盛行于西北,汉回之间便生出诸多的问题。

    信仰回教的人民不易被同化,而且回人团结,官方袒护汉人而抑制回族造成了“回汉相猜,民怨其上”的局面,回乱发生。

    1858年,临安汉回冲突,蔓延到西北(1862年)。

    西北的回乱先是陕西募回勇设防,后太平军与捻党入武关。在多隆阿将回众趋入甘肃后,在固原、平凉和宁夏一带的回乱大炽,叛回亦接济陕北的游勇、土匪。先后占领吐鲁番,伊犁和塔尔巴哈台。汉人亦有人起兵自卫,徐学功最为强盛。他与喀什噶尔汗联合,合攻乌鲁木齐,后回地皆归阿古珀,而俄则与阿古珀订立《商约》。

    左宗棠因忙于剿办捻匪,无暇顾及回乱,致陕甘两省更加糜烂。此后左宗棠定甘回,1873年又定河西。1878年在平定天山南北路之后,俄人仍占据伊犁,中俄交涉遂起。1886年签订《伊犁条约》。

    在《北京条约》后,俄要求在蒙古地方随意通商,于是于1862年订立《陆路通商章程》,两次修改之后,俄人可在两国边界百里之内无税通商以及其他一些通商优惠措施,似乎此时俄人可遍历内地了。

    崇厚原约收回伊犁之地,曾纪泽改订之约,多要了一些南京要隘,但赔款增加,而且将蒙古贸易扩充到未设官之处,多地为无税通商。蒙、新等西北地方,门户洞开。

    此时中国也知道了西北情势的危急,于1882年将新疆改为行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二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po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