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一遍有一遍的新得。没写错别字,“新得”就是新的所得呀。
我曾两次读过这本书,第一次是十三四岁,从爸爸的书架上翻到,一套三册,华夏出版社出版,封面图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庄稼地。我好奇打开看,好像是写黄土高原的事,很多话我都看不懂,就觉得里面对春天的景色描写得很好,因此囫囵吞枣,只把它当成素材,各种摘抄仿写,骗作文分数。
第二次是刚工作那会儿,说起来离现在也已经十多年了。那时手机还不够智能,电子书只能在mp3上读,体验十分不好,只好去买实体书。
有一回休息,去逛旧书摊,看见一本厚厚的十六开小书,绿棕色的封面上印着作者头像,大红腰封上是书名《平凡的世界》,腰封底下露出红色的黑体字“陕西人民出版社”,整本书装帧看起来大俗大雅,非要类比,可以跨界比拟成杨柳青的年画。
随手翻了翻,人名地名都透着一股熟悉的亲切,价钱又极便宜,我便痛快地买下来,觉得够读上很久了。谁知道,从那天下午开始,连续一星期,一有时间,我就会翻开那本书,沉浸在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波澜中,可以说是沉迷小说,无法自拔了。
终于读完结局的那天,我怅然若失,本来期待的大团圆结局并没有出现,最喜欢的两个角色田晓霞和贺秀莲被写死了,少平毁了容,留在艰苦的煤矿,润叶守着残缺的丈夫,少安办起砖厂,建起学校,却永远失去他最爱的妻子……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种结尾太残酷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晓霞去世那一章,我仔细读了好多遍,看门老头说晓霞“连个尸首也没找见”,我其实寄希望于作者手下留情,让晓霞只是失踪,后面还能活着回来。但是看完第三部她也没再出现。
他不写我自己写,我后来为晓霞写过一个故事,她落入洪水后,被下游的人救起来,却忘了自己是谁,在离家很远的地方顽强地生活着,经过努力又当了记者,有一次去大牙湾煤矿采访,遇见孙少平,两人终于重新在一起。
当时文笔就不用说了,故事也破绽一堆,但是称得上“没有技巧,全是感情”,也许曾为晓霞痛哭的路遥先生能原谅我的冒犯。
十多年过去,步入中年的我再读《平凡的世界》,原本是为了“学习写作手法”,可我读完以后觉得,这次最大的收获,是注意到了一些并不那么光彩的小人物。比如兰花的丈夫王满银,游手好闲却自得其乐,二妈贺凤英,以“事业”为生命的意义,矿工安锁子,粗鲁愚顽,但渐渐成长得有情义有担当,他们也是平凡的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若说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愚钝的我可能只学会了一点:只有真诚最能打动人。这本书基本上是沿着时间顺序一路写下来,不炫技,不故弄玄虚,就连作者以局外人身份抒发的感慨议论,也显得那么平实。
可正是这么朴素的平淡的写法,才特别有感染力,让人不知不觉就被引入那个世界,与书中人物共同经历那一幕幕悲欢离合。黄原,石圪节,东拉河,双水村,大牙湾,那么真实,仿佛这些地方真的存在,真的有那么一群平凡又不甘于沉沦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承受着命运的拨弄,又用各自的方式挣扎着。
不知下回再读这本书是在什么时候,我又处在什么样的人生阶段,但我相信,下次再读,一定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一本好书,永远都能给人精神上的滋养。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书,下次再见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