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讲究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考虑下打仗,讲究什么?
最终目的是打赢,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低成本、零伤亡),最大要求是能力(软实力、硬实力;体能、技能和智能),最忌讳的是骄傲自大(骄兵必败),最危险的是孤军深入(饺子下锅)。
古语有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放在今天一样受用。对于你干的一项工作,你就是那个“将”,你是如何“打败”眼前的事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之。一则,对于那具体的“事”,你了解多少?它的特点、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有必要去搞懂。
二则,对于自己,你定位准吗?自己几斤几两、长处短板知多少?正确认识自己是个很难的事。
三则,其他力量,你清楚否?对于“加强”“配属”的支援力量,你对他们的优缺点清晰否?因材施用,更是个复杂的话题,你作为那个“将”,领导艺术和能力,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我的总结如下:①不打无准备之仗(套话就是:研究任务,领会意图);②选合适的人(包括自己)干合适的事(套话就是:区分任务,明确责任);③努力实现1+1>2的效果(套话就是:积极协调,主动对接);④目标牵引、中途修正(套话就是:把住方向、提高标准)。
有人会说:搞那复杂?干就完了!
生活中,大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确实不需要那般复杂,前提是大多数的事情我们已经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说白了,就是事情太简单了,不需要动太多脑子一样可以干得比较好。可是,当我们面临一个新鲜的不熟悉的事情时,或者我们就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凡事还是得多想一些才行。
说到这,就不得不聊一聊下面的话题:凡事都高标准、严要求,累不死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56294/60e3defee1569366.jpg)
狄问元芳,你怎么看
现实生活中,包括我自己,也经常是“有取有舍”,譬如一天小本子上列了十几件事,有轻重缓急之分,该统的统、该分的分,最后落自己身上还有四五件,有大小难易之别,一合计时间不够用,便细抓一两个重点,粗抓几个次要。
元芳思考片刻,如是分析:其一,逼自己一回,肯定是逼不死的,学习1%法则——不必100件事都干到极致,但可以每一件事努力比别人优秀1%,这就是优秀与卓越的差距;其二,远离几种错误思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糊弄敷衍耍大侠”“脚踩西瓜皮滑”,到最后,敷衍的都是自己;其三,快马加鞭(加班加点),提高效率;遇事莫慌(找对方法),冷静稳当。在顶点的时候,才最锻炼人,“学习区”让你进步,“恐慌区”使你变强。
说半天,扯远了,从一个单系统事件扯到了多系统事件了,不过其中蕴涵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言归正题,说说做一个事,应该怎么去干?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56294/9d9b7812a4a35905.jpeg)
分三步走,精算细算
打仗,我所理解的就是这三步:①区分阶段;②预想情况;③明确打法。
我所理解的不一定对,但对于我自己,我觉得做事如此,开车如此,谈恋爱如此,经营家庭也是如此。
区分阶段,突出一个“统”字。一件事,从时间上区分都有“前中后”,之前,如何准备、计划;之中,如何组织、协调;之后,如何善后、总结。统一、统筹,很复杂,也很重要。
预想情况,突出一个“变”字。一件事,从来没有按计划一路走下去,就可以干成、干好的,往最坏的方面考虑,多一个预案便多一分胜算,想得越多,干得越顺。
明确打法,突出一个“奇”字。别人都知道的套路,你出了,要么被克制,要么被针对,即便是一副好牌,还要看你怎么打才行。出其不意,才能以奇制胜。
精算、深算、细算,是一种趋势,时代进步的趋势,通俗易懂,不做赘述。
有用则思考一二,无用则丢弃一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