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题记
《提问的艺术》这本书主要讲到:人生的主要成就表面上看是找对了答案,但是比答案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关于如何提问,书中分成了两步,第一步是问什么,第二步是怎么问。
关于书中的核心方法,我尝试结合自己的思考,对如何通过“提问”来急救自己的情绪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回到问题本身来,我尝试对副标题的问题拆开以下几部分论述:
1. 什么是情绪?
2. 什么情况下我们的情绪需要急救?
3. 为什么通过“提问”的方式会急救情绪,是怎么做到的呢?
什么是情绪?
百度百科上给到的解释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上面的定义中,关键词是“状态”二字 ,其中这种状态的形成是因为一系列的主观认知经验的叠加作用,其中主观认知经验指的是:通过我们平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带给我们的感受,由此感受反馈出来的行为与思想塑造出来的。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我们平常对情绪的理解大部分都只是浮现在表象可见的“生气,愤怒,愉悦,焦虑,急躁......”的状态结果上,而忽略了对形成这个状态底层的“感觉,思想与行为”做出剖析。
落实到提问“问什么”的层次上,对情绪层面的问题,不应当只是简单的状态呈现,比如说:“你今天为什么感觉到焦虑”,而是要深层次的发问“焦虑这个状态现在带给你的是什么感觉?你的状态行为是怎么受到这个感觉而产生影响的?这种感觉你之前有没有过?后来是怎样消失的?”
什么情况下我们的情绪需要急救?
情绪分为良好的与不良的情绪两种,二者的区别在本体感受层面上来说就是“这种状态给你带来的内在感觉会不会让你崩溃”,这种内在的感觉呈现在外在的行为模式上,无外乎就是你的行为会不会因此失控。
那么我们显然就知道当我们的情绪处在失控的边缘,由此导致的行为动作会随之变形的时候,我们应当采取急救措施。
为什么通过“提问”的方式会急救情绪,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走过的人生道路来看,人生的每一个困难都是由一个个问题构成的,回归到情绪层面上,你所有最终情绪的状态结果呈现,都是因为你所经历的事情带给你的感觉,感觉带来的行为呈现,行为呈现反向塑造你的情绪状态。
于是乎问题的关键就落在你的感觉层面,然而人对于自己的感觉层面的表达总是习惯性忽略,或者不善于表达;这时“提问”这个动作就很重要了,正确的提问方式会让你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感觉层面。
那什么样的“提问”方式会让你感知到自己的感受呢?
按照书中的说法,你需要采取“追问式的提问方式”去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核心层面,比如对于你的感受层面,你可以这样对自己发问:
1. 你现在的情绪处在什么状态,1-10分,你会给自己打几分?
2. 你觉得现在这个状态会给你带来哪些影响?(好坏两层面)
3. 你觉得这些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4. 如果是消极的我要怎样做才能降低它给我带来的影响层面
5. 如果是积极的,我要怎样让这些影响时效更长
总结一句话:当我们在情绪失控的时候需要情绪急救,情绪是我们感觉,行为,思想链条反应的最终呈现形式,要想改变情绪这个最终状态的结果呈现,我们需要在底层对我们的感觉层面做出认知调整,这个调整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抽丝剥茧的剖析假想这个感觉层面带给我们的影响,在大脑里塑造这些影响带给我们的好坏层面剖析,诱导我们大脑往好的影响层面去靠拢,从而产生好的行为反向塑造我们的最终情绪状态从而得到急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