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我性格的关系,看了那么多电影,《死亡诗社》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电影中那个一开始胆小内向的安德森,我多么像他。
有一所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学生和家长尊敬的学校,那里,管理严格,有固定的教育模式,老师和学生都按部就班的教学、学习,单调,束缚思想,传统又老旧。
直到后来,这所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的教学方式和其他老师完全不同。他让他的学生把书本中的内容撕了扔掉,他让学生站到课桌上面,让他们看与坐在凳子上完全不同的视界,他教他们念有思想的诗,和他们一起踢球,他让他们要勇敢做自己,告诉他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样与众不同的他,很快受到了班上同学的支持和爱戴。
托德.安德森,一个缺乏家庭的关爱,性格十分内向的男孩子。他没有自己的爱好,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爱参与朋友的集体活动,每天只知道学习、做作业。典型的学习型乖孩子,然而这样一个总是不停学习学习学习的他,却写不出来一首诗。
他们的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课后每个人下去写一首诗,不限题材,只要是你想到的,即兴创作一首诗,下次上课时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诗在课堂上读出来。
“安德森,我知道你此刻害怕极了,你个胆小鬼”
“安德森,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来吧,长痛不如短痛,把你的诗读出来”
是的,听到老师说每个人都要作一首诗,他紧张害怕极了,之后回到宿舍,他写了一张又一张的草稿纸,可是在课堂上,他并没有诗可读,他告诉老师他没有写。其实他写了,写了好多首,只是他都不敢读,因为他害怕。
可是老师抓着他不放,一定要让他读,我感觉他都要哭了,又或者在心里把那个老师咒了N遍,如果可以怕是想冲上去打他了。
是什么造就了他这样的性格?我想大概和他的家庭有关吧。他的父母只知道赚钱,却从不会对他多上一点心。他的生日,他们去年今年明年送的礼物一模一样,记得他的生日,却记不得这个礼物他根本不喜欢,也记不得这样的礼物他们去年已经送过了。
所以才会让他这样敏感脆弱不安胆小吧。
遇到基廷老师,那个喜欢让学生读诗写诗的老师,很幸运了。他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的诗,这个老师就让他在讲台上吼,大声的吼,他说咆哮,也是诗的一种。然后,老师蒙住他的眼睛,让他跟着自己的心,想到什么说什么,不要犹豫,不要想,跟着本能。
神奇吗?一件很小的事,可是在这之后,他再也没有害怕过。
怕什么呢?那是你自己的心啊。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跟着它走就可以。
安德森不能说是这部电影唯一的主角,不过好的电影,主次都没那么重要了。它有能力让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主角。
比如那个喜欢演戏的活泼男孩尼克,他想演戏,可是他的父亲坚决不同意,本来他已经决定妥协,可在基廷老师出现之后,他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让他有决心去做自己喜欢想做的事。只是后来,大概曾经接近过梦想的人,是无法让自己将就的,所以在他演了一出得到观众朋友认可的戏之后,他自杀了。永远活在父母强势的压抑之下,他再也无法妥协下去。父母总是觉得我们是小孩子,自己的人生做不得主,他们总说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会理解,可是他们也曾经是孩子啊,他们为什么不能理解?沟通多么重要。
再比如那个对父亲朋友的女儿一见钟情而他钟情的女孩已经订婚的男孩。他知道她已经订婚,可他更知道的是他爱她,而爱,一定要说出来。哪怕没有结果,他只想跟着心去做。
再比如这个酷酷的男孩。
……
好的电影,它能让人记住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是主角。
很多东西,你听别人说和你自己亲眼所见,真的完全不同。第一次被推荐看《死亡诗社》,看名字我肤浅的想这得是多么壮烈的一个诗社啊。尽管看完电影它真的很壮烈,但感受完全不一样。
哦,船长,我的船长。
在我心里,它是经典之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