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轩妈的人都知道,我是生长在农村的农家之女。爸妈从80年土地下户起,就勤劳的刨土种菜卖菜。一辈子与土地和这土地的增值物产农家蔬菜链接情感。
我的母亲在农村妇女中绝对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能干人。她无论种庄稼亦或种菜,那可都是一把手。她做事麻利,头脑灵活,卖菜时嗓门大,会察言观色,能说会道,我特别佩服母亲卖菜的机敏。在市场上卖菜,同样的菜品总能比邻摊多卖些价钱。母亲只上过小学二年级,还是断断续续读的,但是36年卖菜经验,让她真是算账神速,丟秤便报出菜价。并没有学过大学里的市场营销学,全凭多年来阅人无数,多年来卖菜经验的积累和对买菜人神色面相和语言的揣测,母亲便能很快区分出哪些是潜在顾客,只问菜价而暂时不买菜,逛一趟后再折回购买。哪些是忠实顾客,问价后铁定会购买。又有哪些是观光顾客,满市场到处菜摊问价,只问不买。
我从小看着父母不辞辛劳的卖菜,心中不免体谅父母的艰辛不易,特别是人到中年,看到年迈父母仍然不服老,力所能及的种菜卖菜,我能做的也就是利用空闲假期之时尽量帮帮他们,所以有时我也会去菜市场帮妈妈一起卖菜。
帮妈妈卖菜的次数多了,慢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同时觉得买菜和卖菜这两种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易行为之间,仔细观察,你便能揣摩出不同买菜人不同的处世态度和性格特点。
我学着母亲热情招呼着路过自家菜摊前的顾客,向问价的顾客一一解释菜价,介绍所售蔬菜的品相,同时还得打量在摊前驻足停留,目光扫视菜品的顾客,等待她们问价,亦或热情的主动询问他们有无需要,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对眼前顾客心理和性格的推测,特别锻炼人的眼力劲和观察力。
我观察到的买菜人群有这几种,一是职业为厨师,厨娘的,呵呵,你们懂的,这类人群大多为饭店,小餐馆的老板,老板娘亦或专职采购人,他们大都手里拿着计划好购买的菜单,带着背篓亦或推车,基本上也是菜摊上来得最早的大主顾,有计划,有目的地迅速搞定采购计划。这类买菜人自然也是卖菜人喜欢的主顾,因为量大嘛,当然量大从优这条优惠也是摊主自然而然会给他们的。
买菜人中另一类便是恩爱的夫妻。他们一般是吃过早饭,收拾妥贴后,约莫九点左右携伴侣来到菜市场。这类人群很休闲,一般喜欢慢慢逛菜市场。观察夫妻搭档买菜很有意思,因为谁主动挑选菜品,基本上能推测两口子中谁是掌勺主厨。如果家里是太太主厨的,一般是先生在旁边替太太拎包,静静的等待太太挑选好菜品后,顺手很自然的接过太太付完账的菜品。如果是太太一旁等待,先生挑菜的,基本上能推测家里大都先生主厨,咱重庆的先生们还是挺尊重妻子的,一般都会询问身旁的夫人喜欢吃什么,拣夫人爱吃的小菜买好后利索的拎走。不管谁主厨,这样一对恩恩爱爱,商商量量的一同逛菜场的两口子,无论是年轻夫妇亦或老年伴侣,都是令人羨慕的。毕竟咱们是寻常过日子的夫妻,而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
买菜人中还有一类人群是独自买菜的男女。这里要区分下未婚和已婚人士。一般未婚的小年轻,无论男女,都是菜摊上最果断的顾客,用重庆话说耿直,他们一般不喜欢花时间多逛,问价后一般不会侃价,总是迅速的挑选好后立即买走,遇到找补的一角两角,他们也不会斤斤计较。但如遇上已婚的,会过日子的宝妈,宝爸们,不管是中年的亦或老年的宝妈,宝爸,他们挑菜绝对是精益求精型。他们一般是整个菜市场先逛一圈,先看看菜的品相,比较同类菜品单价差别后,最后再挑拣菜品。他们眼光犀利,对菜品会翻过来翻过去的仔细看,有一点未摘净的黄叶子都会仔细掰下来。他们也会仔细看卖家的秤斤是否秤实在,有无短斤少两。当然,他们也是最会讨价还价的,有时会对卖菜人说,一毛两毛的就算了吧,好给钱。这类会过日子,精打细算的买菜人通常会被卖菜人用重庆话来说就叫"弯酸得很",也就是难缠的顾客。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想母亲一定也是在几十年卖菜的岁月中观察了这么多不同的买菜人,然后去揣摩总结应对不同的买菜人的推销经验,成功把自己的菜品销售出去,并卖出好价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