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绝尘的黛玉,读书何以做到一目十行

作者: 冰珊醉红楼 | 来源:发表于2017-12-27 07:56 被阅读250次

    在《红楼梦》当中,说到黛玉能够一目十行的情景是这样的:宝黛两个人在桃花飘飞的林中共读《西厢》。宝玉看了书中的情节和余香满口的字句,想到两人之间的缠绵情愫,不禁自诉衷肠,说黛玉是〝倾国倾城的貌〞,说自己是〝多愁多病的身〞,可他说出这话,黛玉当即就脸红并翻脸了,说宝玉是欺负她。

    可是事实上,这仅仅是黛玉受到封建传统礼教的影响,不允许他们贵族的公子小姐之间这样直白地互诉衷肠,她要维持她的那种矜持和高傲,但是内里又何尝不是欣喜和向往的呢!但宝玉不知道女儿心这般婉曲和敏感,又是赔礼,又是央告,叫黛玉千万别告诉贾政。看着宝玉又急又可笑的样子,黛玉的高傲感和戏谑感马上又爆棚了,也用书上的话说宝玉〝不过是一个银样蜡枪头〞,宝玉就说,“你也用书上的话,我也告诉去!〞黛玉就说〝许你过目成诵,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吗?”因此,〝一目十行〞这句话是黛玉自己说自己的。

    那么黛玉真的有一目十行的本领吗?这话应该分成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字面意思,当然就是一下能看十行,这样也太教条主义了吧!另一个就是一种泛泛的理解,也就是中国古典词汇的虚指,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什么〝一日千里〞呀,什么〝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等等。据我看,黛玉这句话应该是虚指。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一目十行,大抵是指这个人第一阅读速度相对比较快,第二能够领会书中的内容主旨,第三对书中的名言警句也能够默默记诵于心,并且灵活运用。

    黛玉作为前科探花林如海的掌上明珠,又深得贾母最喜欢的女儿、具有通身大家气派的贾敏的言传身教,并且自小就请了进士出身的贾雨村作为私塾老师,虽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却也读了《四书》,生得秉绝世姿容又聪明清秀,父母因无子而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可谓黛玉自小就天分好、领悟力高、环境优渥,并且像男孩子一样认真读书学习,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功底。用〝一目十行〞形容她读书也不过分。

    黛玉进贾府之后,并不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专修女工,而是依旧认真学习,如果不出去玩儿,就基本上是在房间里读书,或坐或躺,都是手不释卷,所居住的潇湘馆,布置得比那上等书房还要好。没事的时候,她还会教鹦鹉来读诗,这一方面体现出她的清雅,另一方面,未尝也不是她喜欢学习的一个明证!

    虽然和宝玉一同读《西厢》,也不过就是读了一遍,而且不到一顿饭工夫,就把十六出全部看完了,看完了书还在心内默默记诵。在刘姥姥来了大家一起行酒令的时候,黛玉脱口而出〝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书中的语句,说明黛玉真的是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

    我们都说黛玉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绛珠仙草化身而来,自带灵慧之气,可是你再仔细想想,她诗意的生活核心是靠什么呢?难道仅仅是靠她天生的这一股灵气吗?这神仙似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应该说还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体现。

    黛玉对诗词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忘情的程度。元妃省亲的时候,她觉得满腹才华未得尽情施展。后来在大观园起诗社的时候,她总是积极表现自己的才能,甚至于比别人做得多、做得快,还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别人都写好了,自己才拿起笔来一蹴而就,并掷笔而立,大有诗仙李白之飘逸狂放之态。与众姐妹在一起联句的时候,她虽然不像湘云那么撸袖奔放,但也是快人快语、积极踊跃、不甘落后,一改她平日的娇弱抑郁之气。

    自己生气郁闷葬花的时候,也能一边葬花,一边咏出千古绝唱《葬花辞》;在房间里看着秋雨淋漓不止时,又写出《秋窗风雨夕》;感慨漂泊亦如人命薄时,也能写出美美的《桃花行》;想着历代美人情思缱绻,亦不免香消玉殒,又写了《五美吟》。

    行文至此,忽然又想到,她教香菱学作诗,不仅仅是因为她有这份热情和才能,更因为她们的身世命运也有类似之处,何况她们对诗的热爱,都是发自骨子里的。宝钗说,香菱本来就呆,学诗后更是傻了,那不就是一个诗魔嘛!而黛玉,上文已说她是诗仙,两个人成为师生,这才是性情相投啊!

    不是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这话应在黛玉身上,也是极为确切的。如果不是黛玉对诗词和文章有发自肺腑的热爱,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又怎么能够具有飘逸绝尘的气质呢?由此看来,读书这件事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灵秀绝尘的黛玉,读书何以做到一目十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ey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