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任钢铁般理性,终究有软肋。
我们总是会在某个瞬间,被真实的情感流露深深打动。
姥姥今年80多岁了,耳朵、腿脚这些零件都不太灵便了。前一阵子,感冒比较严重,还住了几天院。妈妈就把她接到了家里住些日子。
父子母女的关系总是很奇怪。年纪轻的时候,对父亲母亲充满了挑剔,甚至苛责。年岁见长,才慢慢理解他们。
说起来惭愧,我对妈妈是这样,妈妈对她的妈妈也是这样。
姥姥年轻的时候,人很好,也很能干。但是妈妈总是嫌她,“心里有不满,又谁都一句不敢说”“好人是好人,就是太窝囊”。
其实,女儿对母亲的挑剔,似乎是拿着放大镜的。
那天,妈妈跟我打电话说:
我这几天,突然就明白了,一点都不嫌她了。她现在也很知足,就让她每天开心吧。
妈妈说这话,是发自内心的。以前,妈妈没有耐心跟姥姥长时间聊天,嫌她“啥都不懂,说不到地方,话又多”。但现在,她们也会聊聊天。
当然,她对姥姥的孝顺是没得说。
话说回来,妈妈跟我讲了她们都聊些啥。
上了年纪的姥姥,总是不自觉地就回想起往事。而那往事里,姥爷是主角。
过年是一个很容易思及故人的节点。今年过年的时候,姥姥又主动跟我说起姥爷。
姥爷去世28年了。当年只有50多岁。小姨还没出嫁。舅舅家的表妹刚7个月还未出生。为迎接孙女出生,姥爷都开心地把红鸡蛋准备好了,可是他还是没等到那一天。
姥姥说,“一晃,都长成~~(表妹的名字)那么大个人了。”
年迈的姥姥对姥爷离世多久,记得很清楚。
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没福,要是还活着,享几年福多好”。这话,她也经常跟妈妈说。
姥姥比姥爷大三岁。我问姥姥:
“你俩吵架吗?”
“不吵,他都听我的。”我察觉到,姥姥平静的神情里有些许笑意,又似乎有一丝自信的小得意。
姥姥又跟我说起找对象的标准,我都深深认同。印象深刻的一句比如:
“长得好又不当画看。”
其实,八十多岁的姥姥看人还是蛮准的。去年十一,李老师跟我回家。姥姥的评价八九不离十。
(当然,李老师长得还算对得起观众,毕竟人家经常在洗漱的时候,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我长得还是挺标致的。我这人善良,就当没听见了,给人自恋的机会不是)
妈妈跟我说,她俩说着说着还掉了眼泪。
当年姥爷患病,姥姥尽心尽力伺候。
一天,姥爷对姥姥说:
“你把我伺候这么好,可我没法伺候你了。”
“以后还是自己的孩子对你好,他们都会孝顺你的。”
姥姥每次都遗憾地说:要是还活着多好,人家都是有老伴儿,你疼我,我疼你……
哎呀,现在写下这些字的时候,还是被感动得一踏糊涂。
老一辈的人,父母之命,相亲甚至都见不上一面,就定了一辈子。谁说这样就没有真情在。
(这里插播一条爷爷当年相亲的小花絮:邻居家他叫大婶子,给他张罗了一个对象。后来我爷爷一看,嫌长得不好看,把我这邻居奶奶一顿说,尤其一句:“大婶子,你没带眼去啊!”心想爷爷这也是够毒舌的,当然都是玩笑话、权当笑谈了。)
妈妈劝她,我们尽力给他治了(当年还去了济南的医院),得这病也没办法。
姥姥年轻的时候,是一把干活好手。家里地里,活没得挑,干活又不惜力。老太太也不招人烦,从年轻就爱干净。
现在更是爱穿新衣服,爱吃点零食。妈妈都尽力满足她。
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孝顺要趁早。这样以后会少很多遗憾。
有时候想想,人就过一辈子,几十年那么快就一晃而过。唯愿苍苍老年的时候,心底能有爱,也有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