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
明朝王阳明学说核心(3)——湛王之情

明朝王阳明学说核心(3)——湛王之情

作者: 明朝心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20:39 被阅读20次

    王守仁的学说后来成为中国独树一帜的理论,直至今天仍为学术界所研究。实际上,是已经包容了湛若水的理论。

    明朝王阳明学说核心(3)——湛王之情

    王守仁和湛若水相与理论,虽然是发生在当时的京城,但是发生的缘由必须追溯到王守仁的祖上曾经在增城的一段经历。相传王守仁的六世祖王纲,在明初,在广东做官,有一次押送粮船时,经过增城,增城的当地人将粮船扣押了下来,并且要将官兵全部杀死,随行的幼子王彦达要求代父受死,未得允许。随后,将王纲等人杀了以后,让王彦达领会父亲回浙江。王彦达就背着父亲的尸体返回到浙江归葬。这段故事令官宦世家的守仁家族中增加了一个增城的地名。相信这段深刻的历史,肯定在王守仁的认知中具有强烈的印象。所以,王守仁在京城知道在翰林院中有一个增城籍的编修,就会带着历史的怨恨去接触和了解湛若水。

    明朝王阳明学说核心(3)——湛王之情

    由于湛若水是以“随处体认天理”作为指导,对历史的解构自然是“知行并进”,即是对王纲之死肯定是归诸明初境内未静的原因,而且对当时人民生活困苦所致而作出的举动,从而缓解了王守仁的怨恨。同时,明晰了增城人的爱憎分明的情绪。劫粮船以后,只杀官兵,而没有将其五祖王彦达杀死。这样,就十分有效地将“随处体认天理”的理论贯注在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上。

    明朝王阳明学说核心(3)——湛王之情

    这一事件,成为王,湛感情互动的契机,加深了王学与湛学的交流。虽然,王守仁在浙江阳明洞已经明确了圣人必定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实现,即是说有了“我是圣人”的自信。但是,怎样学,如何学的问题,仍然是令他困惑和不解。经相互交往以后,王守仁获得哦一个“坚持”和“科学”的理念。这在“随处体认天理”的理论中是十分明确的概念。但是,湛若水是不设定“天理”,而是在科学发展中获得坚持,就是自然,就是天理。但是,结合到了王守仁中,却是“必须有”一念,即设定一个目标。这是在阳明洞时,他顿悟到的“次念生于孩提,不可灭。若此念灭,是灭了自己的种性”理念。实际上,形成属于“王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在自己确立的人生目标中,科学地去坚持。

    明朝王阳明学说核心(3)——湛王之情

    虽然,“王学”和“湛学”区别悬殊,但是,王守仁因为湛若水而得到了完善,而湛若水又为王守仁的实践过程获得启发。两人实际上是在互动中相互裨益。后来,王守仁总督两粤时,在增城停留了较长的时间。之前,湛若水已授意增城地方官为王纲父子建一座忠孝祠,以对王守仁祖上的一种补偿或是歉意。王守仁到增城居住期间,不仅祭祀了忠孝祠,而且题下了几首十分深情的诗。其中《谒忠孝祠诗》的末句是这样说的:“邻祠父老皆人厚,从此层城是故林”。直把增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足证王守仁对湛若水是十分深厚的感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王阳明学说核心(3)——湛王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oz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