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一味著名的传统习用药材,本经列为上品,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在松树的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其中以云南产者质量最好,习称“云苓”,为道地药材。
中药知识教程:茯苓药性: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处方用名:云苓,白茯苓、赤茯苓、茯灵。
炮制:本品多于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后堆置“发汗”,摊开晾干,再“发汗”反复数次而成。
功效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咳嗽,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悸,失眠,健忘,婴幼儿腹泻,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
1、本品一次常用量为15~30克。
2、婴幼儿腹泻:茯茯炒后研细末,每次1g,每日3次。
3、痰饮眩悸:茯苓30g,白术15g,每日一剂,水煎服。
4、水肿:茯苓30g,黄芪30g,泽泻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5、梦遗:茯苓适量研细末,每次6g,早晚各1次,粥水送服。
6、血虚头晕:茯苓15g,山药15g,黄芪30g,炙甘草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7、肾虚腰痛:茯苓10g,杜仲15g,猪肾1个。将猪肾剖开,除去筋膜,然后将药材装入猪肾内,合上猪肾,蒸熟后食用。
8、失眠健忘:茯苓30g,核桃仁15g,酸枣仁15g,元肉10g。每日一剂,代茶喝。
医方与中成药
1、五苓散 中成药,出自《伤寒论》,本品成分为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5味中药。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2、桂枝茯苓丸 中成药,出自于《金匮要略》,本品成分为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5味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癥之功效,主治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3、四君子丸 中成药,出自《和剂局方》,本品成分为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4味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4、一味茯苓饮 治脱发,来自现代名老中医岳美中经验,用茯苓1000克,打成细粉,每次服用6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5、归脾丸 中成药,出自《济生方》,本品成分为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保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防潮,防霉。
禁忌:肾虚、小便频数、虚寒滑精者忌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