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国三国史话再读《三国演义》
诸葛亮一心想要培养的接班人,结果只领过一次兵,大家猜到是谁吗

诸葛亮一心想要培养的接班人,结果只领过一次兵,大家猜到是谁吗

作者: 卧龙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23:29 被阅读0次

三国后期,关羽失去荆州后,刘备率大军伐吴,结果受到陆逊的火攻,死于白帝城,此时损失了大量将士和人才。此时内忧外患,蜀国急需人才,诸葛亮这时也开始考虑培养接班人,而这个人就是马谡。

说起马谡,大家了解到的可能是刘备口中的“不可大用”和在街亭中一意孤行、纸上谈兵的形象。那么马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不听刘备劝告,冒险让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马谡?

其实马谡还是有才识的,当时诸葛亮去征服南蛮前,问了马谡如何对付孟获,马谡说“孟获凭借山川险阻,与蜀国为敌,丞相要打败他易如反掌。然而一走,他们还会造反,如此祸根不会根除。以臣之见,攻心为上,让孟获彻底臣服,才能解南蛮之患。”诸葛亮喜说:“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索性不要回成都,留下做我的参军吧。”马谡高兴领命,进一步说:”我察丞相心思,不全在蛮王身上。制服蛮王,丞相成竹在胸,只用一只眼睛盯着就够了,另一只眼睛还要盯着成都。陛下年幼,容易被谗言左右,丞相要谨防身后的暗箭。”诸葛亮苦笑一声:“我脑后必须还有第三只眼睛,要时时盯着北方的司马懿哪”。可见马谡的谋略还是可以的。

马谡的外交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刘备驾崩于白帝城时,曹魏四路大军来犯。最终,马谡主动请命赴使东吴,欲晓以利害,以求蜀吴联盟不破。东吴大殿内,马谡不卑不亢,与孙权据理力争,最终不辱使命。

而且马谡对诸葛亮也是处处维护。诸葛亮出征曹魏前夜,亲自到李严府上,以兵力不足为由,缴了李严兵权,将他属下的一万子弟兵编入北伐军。李严心中有气,还暗示诸葛亮拥兵自重,想自封为王。马谡看不过,提醒李严:丞相可以代行天子令。

后来马谡因为街亭失守之罪被诸葛亮收押准备处斩,蒋琬听闻马谡要被处死的消息之后特意前往汉中蜀地大营劝说诸葛亮留马谡一条性命,但遭到了诸葛亮的拒绝。《襄阳记》甚至记载说道马谡死后“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足见当时马谡在蜀国还是有一定的声望的。《襄阳记》中还记载,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这种种都表明诸葛亮对马谡的器重。

既然刘备口说马谡“不可大用”,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为什么不听刘备劝告,原因有三:一、刘备伐吴失败后,失去了很多兵力和人才,文将庞统、法正、马良等都已不在,武将关羽、张飞、黄忠等也已死去。蜀国的人才十分缺乏,而且刘婵刚即位,朝廷不稳,而这时曹魏四路大军来犯,内忧加外患。二、马谡也表现了一定的的谋略、外交、声望,上面有讲,让诸葛亮对此十分器重,经常对他进行教导。三、街亭中诸葛亮部署周全,马谡只需按照诸葛亮的谋划,定可以万无一失,而且诸葛亮想给马谡一个立功的机会,这样才能顺利接替自己的位置,可惜马谡不听劝阻,害了蜀国、害了诸葛亮的一番苦心。(若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和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带来精彩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诸葛亮一心想要培养的接班人,结果只领过一次兵,大家猜到是谁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jy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