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前世今生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10:15 被阅读491次

                 

              袁绍的前世今生

    袁绍的前世今生

    只要细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就不能不对袁绍这个人物进行评价。但毕竟《三国演义》里“演义”的成分大于正史,很多真相湮没在乡间民俗的口口相传之中。作为领导科学研究的重要借鉴,我们根本不用如学究般去故纸堆里甄别1800年的这场风风雨雨,而只需从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中找到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成功之道就可以了。

                        一、袁绍生平

    袁绍的前世今生

    袁绍(公元153-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东汉司空袁逢之子,汉末著名军阀。他出身于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汉朝司隶校尉。190年,董卓专权,年仅37岁的袁绍被推举为诸侯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军因对手董卓撤退而从内部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199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其统治范围囊括了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北、北京等地,势力达到顶点。

    在200年官渡之战中,被曹操以少胜多击败。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202年病死,享年49岁。

                      二、袁绍成功之道

    从“成王败寇”和“一棍子打死”的历史定论里走出来,仔细研究袁绍这个高级领导干部,会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

    一是年少侠骨亮风。领导干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袁绍自年幼时就有大志。史载: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也就是说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令,并留下了清正能干的名声。罗贯中有诗为证:“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虽然年纪轻轻能得到如此位置有“官二代”的嫌疑,可不到20岁的年龄,就出任县令并且口碑还蛮不错,这可不就是人才吗?

    二是施政宽厚仁义。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荀攸这样评价袁绍:“绍以宽厚得众心。”能够聚集百万之众,靠的是还是领导干部过硬的人格和宽厚爱人的具体措施。袁绍手下人才济济,被爱才如命的曹操嫉妒得眼睛发蓝,脑袋发胀,估计曹操的头疼病也是源于此吧?就在袁绍兵败逃跑后,其手下重要谋士沮授被俘,曹操留于军中厚待,但沮授于营中盗马投奔袁绍,后不屈被杀。袁家父子败亡后类似的记载不少。《献帝春秋》里这样写道:“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这充分体现了袁绍平日里宽厚待人的一个方面。个别领导干部或企业经营负责人,平日里从不知道关心下属的冷暖疾苦,关键时候又不敢为下属担责,送个“尸位素食”的评价真是恰如其分。

    三是善于审时度势。在《三国演义》里,袁绍作为一位失败者的代名词,其统一北方四州的军事行动描写得过于简略。实际上,在公孙瓒发兵南袭冀州的时候,守将韩馥慌了手脚,此时袁绍立即派说客高干、荀谌不失时机地到了邺城,并且以帮助驱逐公孙瓒为名顺势得到了冀州,这是何等的擅长把握机遇窗口期!198年,袁绍亲领大军攻打幽州,所向披靡,最终兼并了公孙瓒的军队,从而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拥有了几十万军队。

    北宋秦观如此评价袁绍:“方绍与董卓异议,横刀不应长揖而出,及起兵渤海,遂有四州之地,连百万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不可谓非一时之杰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袁绍都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三、评袁绍“五要”“五不要”

    综上所谁述,倘若和平年代,袁绍不失为一名有小缺点的高级领导干部,可战争的残酷性是丛林法则的集中体现。当然曾经作为东汉末年割据势力里最强的一股力量,最终被实力不如其的曹操击败,个中原因史料分析甚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之所以研究袁绍,只是觉得袁绍的一些行事和做法仍然牢牢地占据着个别领导干部的头脑,这里就从如何当好一名领导干部的角度来简单评说其功过是非。

    一要广施恩泽,不要蝇营狗苟。无论政府组织还是企业经营,人始终是管理制度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有的领导干部个人利益至上,为此热衷于搞小圈子,拉帮结派,有好处第一个想到是自己,然后是亲戚朋友,境界不高,到了关键时候总想着有人会为其出力卖命,那真是痴人说梦。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袁绍的成功学里,能够做大做强第一要诀应该得益于此。

    二要兼听且明,不要多谋寡断。曹操手下谋士郭嘉这样评价袁绍:“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毛泽东主席也说:“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没主意是问题,一大帮人胡参谋乱掺和更是个大问题。很多好的战机就消失在这些所谓良谋善良策的纠缠之中,根本原因在于袁绍站位不高于众人,究其表现看是个俗人,所以这帮大谋士的"金点子"成天把他脑袋搞得晕晕乎乎,以至于在官渡之战中全面爆发而以至于败亡。

    三要慧眼识人,不要目不识珠。袁绍这个人物很矛盾,说他不识人吧,他手下网罗了很多能人智士。说他眼光独到吧,关键时候却稀里糊涂。比起精明过人的曹操,其智商与情商明显低一个档次。在董卓手下猛将华雄连斩联军几员大将时,下等兵马弓手关羽主动请缨出战。袁绍说,“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他考虑的不是战场胜负,而是虚无的面子;曹操则说,“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曹袁两人高下立马可知。识人如相马,紧要的不是有没有人才,而是相马之人不识马!

    四要胸怀天下,不要量小气短。作为或大或小的领导干部,要有容人之量,要永远比别人超前多考虑几步,对所作决策的后果切实担起责任,所谓“未料胜,先料败”,有权必担当,用权必问责。为人处事要有容人之量。因为你是别人的领导,所以不能要求下属与你水平一般高。在对待谋士田丰这件事上,《三国演义》把袁绍量小气短的本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袁绍战败后,一开始就执意劝其不能出兵的田丰说:“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真是一语中的!可惜了一代河北名士。

    五要先公后私,不要儿女情长。在曹操征讨刘备许昌空虚时,刘备派遣孙乾找袁绍求救兵,田丰建议他袭击曹操老巢许昌,看看袁绍说的啥话:“吾生五子,惟最幼者极快吾意;今患疥疮,命已垂绝。吾有何心更论他事乎?”就是明说他心里只有这个小儿子,其他江山事业都不是其所求,一副窝囊样!反观曹操,对待曾经杀其儿子侄子和大将典韦的张绣二次来降时,立即不计前嫌,是何等的气量与胸怀!

    以上为一家之言,仅供茶余饭后之谈资而已。

    袁绍的前世今生

    黄其军

          作于2017年8月9日(古历闰六月十八)

        文中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吕布——三姓家奴的悲苦人生

    混蛋督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珒若风:袁绍这么多优点,历来被当成反面失败的代表,黄哥给平反了,文笔更是了得👍
        黄河歌者: @珒若放 哈哈,自我感觉能处以公心评袁绍😊😊😊
      • a7114801b776:黄班笔下生花,史论结合,品鉴古今,佩服!
        黄河歌者: @天道酬勤_8cc5 此文费劲不小✍✍✍😊😊😊
      • 黄河歌者:历时一周,终于结稿😊😊😊

      本文标题:袁绍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sf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