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世博会博物馆

作者: Athena14333 | 来源:发表于2023-08-25 15:51 被阅读0次

上海的大型博物馆,当代艺术博物馆、艺术品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杜莎夫人蜡像馆我基本都去过,也都参观过。这还是要得益于我曾经的外企领导,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馆控”。

何为“馆控”?就是逢馆必进,懂不懂也要先进去再说。所以,在北上广深中,我对上海的博物馆最为熟悉,对北京的各种大学和图书馆最为熟悉,对广州的各类美食特别熟悉,深圳作为长期生活的居所,对生活化的一些东西更为了解。就这样,每次去上海出差开会,我都会跟着进入各种展馆进行参观,紧接着就会以图文的方式来发布各种文化气息的朋友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当时是从全球三十几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第6座杜莎夫人蜡像馆的落脚地,杜莎集团看中的是中国巨大的明星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年就是姐夫领着十七岁的我,初次参观了这个展馆。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时的场面,姐夫领着我一路走到最里面,当所有人还堵在大门口拍照留念的时候,我们则是从最里面往外拍,根本不会受到人群的影响,周遭一个人都没有,可以更好的更近距离的接触这些蜡像。

蜡像的仿真程度也是极高的,观众除了可以与80多尊足以乱真的中外明星蜡像留下亲密合影外,还可以加入到与“明星”对歌、拍电影、打篮球等互动体验中去。

当时的我才十七岁,还是个小土包儿,也是第一次一个人远行,真的看什么都稀奇,所以对这个地方的记忆尤为深刻。

此行,有幸来到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由姐夫推荐的,上海本地人应该比较了解,旅客基本不太知道这个地方,无需门票,就算天气不好也淋不着晒不着,藏品很有参展价值,我也是第一次来。

还恰巧碰上了“梵高再现”沉浸式光影大展,当日许是天气原因,整个展会人都不是非常多,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走走逛逛。

全景巴黎

巴黎在世博会历史上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典范之一,也是唯一一座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举办了六届世博会的城市。新建了桥梁、街道、建筑及多种配套设施,这一系列的改造提升了巴黎的城市生活质量。

六届巴黎世博会展示了极大的科技进步:从蒸汽到电气,交通运输革命及地铁的诞生。这些变革带来了活跃的文化冲击。突出了艺术风格的诞生和异国情调的兴起,使得巴黎成为一个多样美学的舞台,一座展览的城市。

几年前,Athena有幸去过巴黎这座城,有了埃菲尔铁塔下的约定,也真切的了解过法国的浪漫与风情。

加布里埃·香奈儿曾说过:

“蕾丝是能够与大自然造物相媲美的伟大发明,至今人类没有任何一件发明比它更优雅精妙。”

事实上,有蕾丝风格的纺织品起源古老,但真正意义上的蕾丝直到15 世纪才出现,直到16 世纪起在西欧广泛流行,并逐渐传遍世界。

蕾丝,英文 Lace 的音译,是一种通过缠绕、编结等手法操控线,以形成带有镂空效果纹样装饰的纺织品。

在这个展会上,能够通过人物事件以及历史的变迁,让我们了解到蕾丝从技术上升到形式上的一种新高度。那一刻,它就不再只是一件普通的手工艺品,随着类似技术的改革,它逐渐以另一种姿态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角。

这一系列改革,不仅让蕾丝摆脱了高昂制造成本的束缚,更是融入了不同阶级女性的生活,为她们带来了新的艺术起点。

接下来,我们走进了另一个展厅。

这里为我们展现的是不同国家的世博会,以及不同国家的一些突出贡献。

比如,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博会,1939年纽约世博会,1904年的圣路易斯世博会,1900年的巴黎,还有米兰三年展等等......

1939年纽约世博会

主题和目的

纽约世博会组委会对于该届世博会主题的定义是:献给每个人的世博会--展示改善人类福祉的所有要素。只要正确使用国家的潜在财富,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会为大众带来前所未有的福利。为了推动这一进程,该届世博会展示了当时生产、服务和社会方面最有潜力的发展进步,以及这些进步对大众生活的切身影响。美国的普通民众有机会在此看到通过配套的智能协作,可以为自己或社区带来什么收获;以及这些进步与生活和工作的紧密联系。

受到这种决心的启发,该届世博会的宣传口号是:建设明日新世界。本届世博会着眼于未来,不是去窥探未知或者预测百年后的事物形态,而是用更新颖和清晰的视角展示一个为“明天”做着准备的“今天”。这届世博会向数百万观众传达了:“这些就是你们建设明日新世界的材料、理念、力量,以及可用的最佳工具;你们就是建设者;为了说服你们这些工具可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我们已经竭尽全力;选择权在你们手上。”

《新世博会官方指南第三版》,世博会出版公司,1939年。

看到学生们在博物馆内学习的场面,真的很熟悉,很荣幸也很庆幸。这让我回想起了自己留学和海外工作的经历与体验。

在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内,我曾见到过这样的场面。当时我在参馆,一位俄罗斯年轻貌美的女老师领着一群俄罗斯孩子们一起进入博物馆内,学生们席地而坐,拿着本子和笔,听着老师生动的描述,然后就坐在展品前直观的进行欣赏。

当时我看到以后真的觉得好羡慕,孩子们可以拥有这样生动的一堂课,在我的心中也留下了特别美好的印象。

而这样的一幕,竟再次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只是这一次我不在俄罗斯,也不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其他国家的某个博物馆,而是在中国,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博物馆共有八个展厅,我最喜欢第六展厅:世界文明。

通过展示2010上海世博会获赠珍品,集中展示了上海世博会期间,五个片区内246个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展馆、企业馆及城市最佳实践区展馆根据自身文化背景与对城市主题的理解所展现出的精彩与魅力。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许多国家,不同形态,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雕塑及展品。

仿佛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里面有很多稀奇有趣儿又好玩的东西。

许是探寻世界人文历史的魅力?总之非常吸引我。

《星夜》(Starry Night):这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89年。

画中描绘了一个星空夜晚,天空中闪耀着明亮的星星和弯曲的柏树,以及一个小村庄的轮廓。这幅画以其夸张的色彩和动态的线条表现了梵高的内心情感和对自然的独特视角。

但除了《星夜》,梵高还创作了多幅以向日葵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有幸遇见一楼大厅《梵高再现》主题特展。

梵高的精神世界,仿佛是一场梦,一个未解之谜。

十年时光•看遍一生作品

以梵高一生27岁至37岁为时间轴,呈现了从早期荷兰接触绘画到中后期在法国生活及创作的时光,展现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每个时间段对于灵魂的思考。

看见音乐,听见画作,闻到大自然以唯美、激情、低沉和充满希望的配乐走遍整个画作,气氛烘托着梵高艺术生涯各个时期作品背后的情感与经历,让我们带着情绪立体看遍梵高的一生。

不论世事是如何的变迁,那些曾经的历史故事都是一种神圣且真实的存在,这大概就是我喜欢学习,还喜欢逛各种博物馆的最佳理由吧。

落日之梦展厅

落日之梦展厅介绍

lmmersive in Thousands of sunflowers, step into Van Gogh's blazed and glorious world.

沉浸在数千朵向日葵中,进入梵高炽热而辉煌的世界。

向日葵在法语里的意思是“落在大地上的太阳”。

梵高在一封信中写到,我在画向日葵,因为希望在它们的根茎和花瓣上看到一些理想中的色彩。他后来画的那些向日葵里面仿佛饱含着炽热的火焰,热烈而又孤绝的生命情感,就像他最初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更艰难的人。

“我一直向阳而生,直到日落的那一刻,我将变成太阳,温暖看到我的每一个人,这是我的落日之梦。”

- 向日葵写给土豆的留言。

不论我的生命将是黯淡还是热忱,要么成为孤岛中一支孤独且带刺的玫瑰,要么成为一朵向阳而生的向日葵。

我想每个人都会被向日葵的朝气蓬勃所吸引,也会这段话所打动:

“我一直向阳而生,直到日落的那一刻,我将变成太阳,温暖看到我的每一个人,这是我的落日之梦。”

从此,我也爱上了落日,爱上了那变成太阳的向日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海 | 世博会博物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xb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