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还是秋天啊,体内的寒气越来越重了,大寒过后第一场雪只是报了道就停留在高山峡谷里再没造访过我的村落,而我却感觉寒冷一寸寸的袭击了我。穿了比常人多的衣裤仍然不觉得热,屋里的火炉上火苗伸出绛红的舌头舔舐着茶壶,我围着火炉喝着滚烫的茶仍然不能驱散体内的那种寒冷,或许我生命中的冬天已经提前来临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个过不去的冬天,它扼住身体里的那团火焰,不让它焕发新的生机,让寒冷一寸寸吞噬身体,甚至内心。
九月的时候,儿子去了离家十几公里的县城读寄宿学校读书。偌大的家只剩下我自己,一个人的日子极其简单。上班,下班,八九个小时的时间就已流逝,回家弄简单的饭菜,喂两只小狗,侍弄一屋子的花花草草…余下的时间就留给阅读,马尔克斯,陈忠实,托尔斯泰,莫泊桑,泰戈尔,席慕蓉…这些文学大家日复一日的陪伴着我度过一个人孤单寂寞的日子。好友说,若不是你爱书,一个人怎么面对那些孤单的日子呢?
读完了梁晓声的两部散文集,感受到文学大家的文字功底,对细微事物细致独到的描写。读完本土作家李卓玛的《吐谷浑》,历史的滚滚烟尘里土族先民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只为心中的那一片净土,只为给自己的子民寻找一方乐土,从遥远的辽东草原迁徙而来,期间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历史会记住,他们的子民也会铭记。同样是家乡作家王连学的《涂月记》,收录了他的多部短篇小说,淘金人面对大块的金子时良知的丧失,心智的错乱,作者用触动人心的笔触描写出那个年代特有的生存模式以及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让我内心深深的震撼。我的父辈也曾几度赶赴金场讨生活,尽管父亲从未讲过他经历过怎样的艰难,但我从另外的角度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我想,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呈现,呈现历史,呈现真相,呈现一个人隐秘的内心。呈现“人”这个个体在面对不同的生存现状时产生的心理变化…
每一天,我简单的日子周而复始。周末儿子回家,我为他精心烹制菜肴,听他讲学校和同学的趣闻,感受他一点点的变化,和他交换书籍。他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从小他写作业,我读书,写完作业我们一起读书。有时,我也会变成一个神经质的母亲,因为他一时的贪玩而歇斯底里,过后又后悔万分。孩子一天天长大,也就意味着一天天离我远去,我所能做的便是在有限的时光里给他所有的爱,教他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在书籍中找寻力量的源泉,精神的动力。让他在日后的漫漫征途上不畏惧,不退缩,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并不是所有的日子都和风日丽,有艳阳必定会有阴霾,我日日简单的日子也会突然间变的凌乱。而唯一让它改变的不过我一时的坏心情。突然会有一瞬,感觉自己身处无人的荒漠,孤单,无助,仿佛漫天的黄沙以无法预知的速度,迅速的将我包围,吞没。我的双手无力的伸向天空,却握不住一粒沙…我唯有将自己的时间排的满满的,才能不让坏情绪有机可乘,侵袭我脆弱的神经。羸弱的体质让我不敢熬夜,夜读至十点左右入睡,早晨五点半起床,一个小时瑜伽,半个小时洗漱,早餐的同时读一些专业的书籍,比如写作课,中药学,然后准备上班,开启忙碌的一天…
下雨的天,收到远方好友的信息,“看窗外清风吹寒,心头忽然想到你,我的朋友,望你保重身体,调整心境!愿一切安好如初!慈悲”!我想,灵魂相近的人一定心灵相通,也许飘向远方的云朵一定泄露了我内心潮湿的隐秘。如他所言,腾空内心,丢弃糟粕,让自己内心变的强大。与我而言,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愿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是吗?
一个人的日子,悲喜自知,冷暖自知,过成诗,便有诗的旖旎,过成苟且,便是一地鸡毛,那么就诗意的过吧!
光阴有时也是要虚度的,我等你,你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