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宝玉读书感悟打卡专题文学
读《蛙》:最痛莫过于亲情的剥离

读《蛙》:最痛莫过于亲情的剥离

作者: 阅悦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23:45 被阅读825次
    读《蛙》:最痛莫过于亲情的剥离

    01

    如果说在小说里面,计划生育对于万千未出生的婴儿来说,是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的不尊重,那么,对孩子的父母来说,则是一种亲情的剥离,是一种最大的伤痛。

    我想作者可能也没有刻意去展示这一点,读者可能都在关心关于计划生育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有计划生育造成的。

    那些被姑姑强制流产的那些孕妇们,还有她们的亲人,就是惨遭亲情被剥离的痛苦的人。

    在小说的前四部分,三个被强制流产的孕妇都因为意外死去了,没有描写她们亲情被剥离之后的痛苦。

    但是在第五部分,描绘了一个叫陈眉的年轻女孩,她因为需要一笔钱去支付父亲的医疗费,到医院帮别人代孕生小孩。

    结果医院骗她说小孩一出生就夭折了,她连见孩子的一面的机会都没有,而且医院没有支付全部的代孕费。陈眉知道医院骗了她,到处找她的孩子。

    这种痛苦太过惨烈,导致她变得神智不清。

    她跑到医院去要孩子,看到医院门口有很多婴儿的广告牌,她试图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孩子。结果没有找到。

    她跟那些广告牌的孩子们对话,胡言乱语中描绘了她被夺走孩子的过程。听者伤心,闻者落泪,即使一个母亲精神崩溃,她也不会忘记去爱自己的孩子。

    她接着到派出所报警,希望警察能帮她找孩子,也不了了之。

    后来,她终于在一个满月宴(有或者是百日宴)上找到了自己的孩子,混乱之中她抢了孩子就跑。

    最后,她还是不能找回孩子。

    整个过程是用话剧的形式来描写的,具有某些灵幻色彩,荒诞中渲染出阵阵的悲凉。

    读《蛙》:最痛莫过于亲情的剥离

    02

    我一直认为母亲的爱会比父亲的要多一些,受到的伤痛也会更多一些。现在我发现,这也不一定。可能只是父亲在表面上展现的太少了。

    小说里面有个叫陈鼻的村民,他的痛苦就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的妻子在逃离计划生育的过程中因为早产死了。估计是打击太大了,精神无法承受。早产的女儿被别人照顾,直到半年之后他的精神才恢复过来,把女儿领回去。

    但他的精神始终是没有完全恢复,终日嗜酒如命,喝醉了就打骂两个女儿。

    日子也好像过得很落魄,朋友可怜他,安排他在一个叫堂吉诃德的小饭馆里,化妆成堂吉诃德来招徕食客。

    他的一个朋友在吃饭的时候碰到了他。

    从他缺了无名指的右手认出了他。从他那个赤红的大鼻子上认出了他。陈鼻,这个当年的英俊男子,如今头顶光秃,脑后头发披散几乎就是塞万提斯的发型。他脸型干瘦,两腮凹瘪,似乎是掉了后槽牙。如此,那个鼻子更显夸张。他用右手的三个指头捏着一个几乎燃尽的烟头,放到唇边嘬着。空气中弥漫开燃烧烟头过滤嘴的怪味。烟雾从他的大鼻孔里喷出来。他目光迷茫,落魄的人都是这样的目光。我有点不敢看他,却忍不住要看他。我想起在北京大学校园里看到过的塞万提斯雕像,也就明白了陈鼻之所以坐在这里的原因……那他应该就是堂吉诃德,但他的面貌又像塞万提斯。
    我为这个老朋友的处境感到悲凉。

    母亲失去儿女的伤痛可能是悲凉的,父亲的伤痛则是悲壮的。

    就像陈鼻,他只是一个农民,他大概不知道怎么去消解痛苦,这是一个无解的结。

    他又想去对抗这种痛苦,但是又不知道痛苦这个对手在哪里,也不知道痛苦的根源在哪里。

    但他又不会放弃那种对抗,哪怕对手很神秘很强大,不可战胜。

    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那样,始终会对着臆想的敌人猛冲过去,乱战一阵,即使处处碰壁,甚至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

    这应该是一种极致的痛了,想不清,也道不明,还不为其他人所理解。

    2015年有部电影叫《失孤》,讲述了一个丢失了两岁孩子的父亲,长达15年的寻子故事。描绘了类似的被剥离了亲情的痛苦。

    读《蛙》:最痛莫过于亲情的剥离

    03

    还有一种亲情的剥离,就是亲情被替换掉的剥离。

    作者在《蛙》的序言里有提到过。

    大概只有那些工资微薄的小公务员,依然在遵守着“独生子女政策,他们一是不敢拿饭碗冒险,二是负担不起在攀比中日益高升的教育费用,即便让他们生二胎也不敢生。

    实际上有部分的小公务员还想方设法地生的。比如说有些边远的农村,或者城市边缘的地方,有些公务员第一胎生了个女儿,就会把女儿送到农村的亲戚家,那个女儿就会变成那个家庭的成员。

    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从小放到其他家庭里,也是有父母兄弟,也是有亲情,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实际上,虽然大部分的家庭都会把送养的女儿当亲生女儿那样,但是,差别还是很大的。

    一般这样的情况,女儿长大之后,是知道养育她的父母不是亲生的。女儿的心里面其实是难受的、痛苦的。甚至有可能跟那些被拐卖了的儿童一样痛苦。

    最关键的是,很少有人能理解她们的痛苦。大部分的人可能都会认为,她没有缺失亲情,应该是幸福的。可是,人的情感,尤其是关于亲人的情感,是敏感的、脆弱的、纯粹的、不能替代的。

    读《蛙》:最痛莫过于亲情的剥离

    04

    可能还有一种情感的剥离,就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体经济向私有经济转化,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获得了流动和就业的自由,独生子女政策在很多地方已经难以落实。

    农民工可以流动着生,偷着生。

    也造成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

    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无异也是亲情的缺失或者剥离。那种痛苦,孩子的感受可能更深重一些。

    没有父母的陪伴的成长,究竟缺了什么,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亲情,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我不敢想象。

    我的一些在乡下的亲戚家的情况大概就属于这种类型,父母一年当中呆在家里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几个孩子根本就没有办法管束。厌学、懒、脆弱、不受约束……

    不管是哪一种亲情的剥离,那种痛都是最沉重的,都不应该继续发生。

    好在,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放宽,未来甚至会被取消。今年3月,机构改革取消了“计划生育”机构。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蛙》感悟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沐伶:很有想法,支持👍👍
      • 山药黄:如果亲情都不顾了,那挣了钱也没用
      • 诗酒养疏慵:个人想法,如有冒犯,望请见谅。
        阅悦生:@诗酒养疏慵 没事,很好,没有冒犯的说法。
      • 诗酒养疏慵:我读《蛙》的原因很功利,因为上任boss建议我读。算是投其所好吧,读的时候很难受,所有的人物像是网中鱼,像是俄狄浦斯王的预言。因为你不论如何挣扎结局已然注定,大时代背景下作为人的悲哀。被时代洪流携裹着撞得头破血流,越挣扎越痛。所以不忍心看下去,看完之后又是另一番感受,没什么好人坏人之分,只有活人和死人之分。你期待惩恶扬善,正义公道从未来过。至于亲情的剥离与父亲而言,对于未出生的孩子,甚至已出生的孩子,中国长久以来的现状是父亲在亲情中处于缺失状态。多数妈妈活得像寡妇,而亲情在于养育,未曾尽到养育责任的父亲会淡泊很多,所以遭遇后妈和后爸的孩子处境完全不同。
      • 涓涓清流_00:👍👍👍
      • 倾若尘:不管哪种剥离,对父母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阅悦生:@倾若尘 是啊
      • 美优520:😸😸😸
      • 董超学:这部小说把人性剖析的如此赤裸,真是厉害哇
        阅悦生:@董超学 是小说本来就赤裸:smile:
      • 长衣倍倍:中国的生命观实在应该好好捋捋。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没生下来不算生命,二是很多人生孩子并不是为了爱他她。
        阅悦生:@长衣倍倍 嗯,乱了乱了
        长衣倍倍:@阅悦生 我们的伦理是混乱的,无助的
        阅悦生:@长衣倍倍 感觉是还不够爱和尊重
      • 象浦:世界太大,各等人设太多
        阅悦生:@象浦 😀
      • 美优520:👣👣👣
      • 臧藏臧:思考的人生有深度。
        阅悦生:@臧藏臧 谢谢鼓励
      • 剑字如舞:亲情剥离,残忍的痛
        阅悦生:@剑字如舞 嗯残忍
      • 波之角落:亲情剥离是一种最大的伤痛!😭😭😭
        阅悦生:@波之角落 哀大,过于心死
      • 作家苦旅:😆一篇文章写出一系列的读后感。这平台就服你了。
        阅悦生:@丹妮文学馆 你写得更多,佩服!
        作家苦旅:@阅悦生 写的好,思考是阻止早衰的利器,你一直在思考。👍
        阅悦生:@丹妮文学馆 谢谢来访,瞎写

      本文标题:读《蛙》:最痛莫过于亲情的剥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sn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