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看到一个央视短片,介绍玄奘取经历史背景。在充实了历史知识之余,更是从玄奘与唐太宗李世民之间的故事中看到了世间其实处处是妥协
我原来对玄奘取经这件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西游记》。实际上,唐朝初年与突厥的关系非常紧张,唐朝在边境实施严格的关卡制度,禁止老百姓前往西域。玄奘在这个时候多次向李世民申请去天竺学佛,自然不会获得李世民的同意。所以《西游记》中唐僧从长安出发,李世民又是敬酒又是送白马和盘缠都是杜撰的。
最后玄奘采取了偷渡的办法,通过西域前往天竺。玄奘从离开长安到学成归来,辗转总共用了17年时间。学成的玄奘带着经书和佛像,意外地受到了李世民的热烈欢迎。
当初玄奘违背了李世民的意思私自出走,现今李世民非但没有责怪玄奘,还亲自出门热烈迎接,李世民真的就是这么大度吗?原来李世民有自己的算盘。
李世民真正的意图是想利用玄奘在西域诸国的经历,让玄奘还俗为朝廷效力。李世民终究是政治家,是君主,国家才是他最关心的。
玄奘几次拒绝了李世民的邀请,一心弘扬佛法的玄奘还萌生了离开长安去翻译经文的想法,这让李世民很不爽,于是让玄奘在长安的弘福寺翻译经文,以备万一之需。
十七年在外的风霜,让玄奘多了一层对人情世故的认知。他想通了,要想弘扬佛法就必须得到李世民的支持。一味拒绝李世民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后来的一次与李世民的谈话中,玄奘向李世民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西域诸国都知道李世民的威严,他正是由于沾了李世民的光回来的路上才非常顺利。这样的恭维正中李世民所想,因为西域诸国一直是李世民的心腹大患,而玄奘传递的这个信息太及时了。
另外一个是,表明自己翻译经文来报答国家,效忠于李世民的决心,并要求李世民派兵看守弘福寺,这又让李世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李世民非常高兴,作为交换,做出一系列支持玄奘弘扬佛法的措施。作为对李世民支持的回报,玄奘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写出10万多字的《大唐西域记》,将自己在取经期间了解到的人文、地里、政治均收纳其中,极大地帮助了李世民了解西域的情况。
国家与国家之间,君主与臣子之间,老板与员工之间,甚至是夫妻之间,都是在互相妥协中共同前行着。
互相妥协本质是维持一种平衡,是一种利益交换。每一次平衡的打破都要伴随着争斗,而争斗过后还会重归互相妥协。
著名的两次世界大战,最终的结果也是以互相妥协告终,想独大的人都被打趴在了地上来,而且后来的人更加清楚,争斗的代价太过惨烈,于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没有了。
只要这个世界还是在运转着,互相妥协将沿着时间轴线继续演绎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