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这首诗的知名度非常高,即使是对《诗经》不甚了解的人,往往也会随口说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几个字来。为什么这首诗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呢?想来,也无非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人物形象。桃花比喻少女,“灼灼”二字更是写出了那种照眼欲明的感觉。
其次,作者能以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欢快祥和的气氛。细细吟咏之下,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氛围充溢在字里行间。这种情绪和祝愿,反映了普通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 对幸福、和美家庭的追求,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最后,这首诗祝贺新婚,再三强调了“宜其家人”指出了家庭和美的重要性,充分的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审美理想。一个姑娘,除了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美,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让家庭和睦。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也非常富有创意。字面上是一咏三叹的,但是在构思上是富有深意的。第一章写花,第二章写实,第三章写叶,桃树的三种变化,蕴含着不同的深意。由新娘子的美丽,到她使家族人丁兴旺,到她能给家庭带来繁荣兴盛的局面。这样的家庭模式,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家庭伦理道德最高典范。
千百年来,像桃花那样鲜艳的女子,都永远的活在读者的心中。面对这样的少女,人们不由得发出由衷的心愿:“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