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酒食风》的收纳盒故事
中原黄酒,中国人的图腾——重解黄河文明里的黄帝之酒

中原黄酒,中国人的图腾——重解黄河文明里的黄帝之酒

作者: 李虓酒评论 | 来源:发表于2021-04-17 13:05 被阅读0次

    作者:李虓

    天下之中谓之“中原”,中原具有了不起的历史文化,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以河南为发源地的中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了不起的中原文化,也造就了了不起的中原酒文化,在中国黄酒的地理版图上,中原黄酒即是一种独特的价值标杆,在中国黄酒的历史长河里,中原黄酒也是一个丰盛的文化高地。

    ——题记

    ·黄河流域

    前 言

    提到黄酒,我们会联想到浙江绍兴,但其实在历史演进来看,作为北派黄酒的核心代表,中原黄酒具有十分辉煌的高光时刻,中国酒史专家王赛时先生曾表示,“自元朝之后,历经明清两代,烧酒率先火爆于北方,延绵七百年。北人豪壮,喜欢上了高度酒,饮用黄酒的人逐渐减少;而南方烧酒兴起稍晚。面对消费人群的众寡不均,北派黄酒在产能方面顿成萎缩趋势。回顾明清两代,北方黄酒的品质和口感一直压制着南派黄酒,从而占据着黄酒的高端位置。”

    这其中,尤其是作为中原核心区域的河南,由于宋代建都开封的原因,这里的黄酒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酒”——光禄酒,为历史带来了品类极为丰盛的宋代黄酒时刻,《宋会要辑稿·食货》里所谓“比屋之间,皆有酝酿”,正是此景,在宋代“重视饮酒”的风气下,上至皇宫,中至官宦,下至百姓全部酿酒,河南曾出现名酒风靡、品种奇多的局面,“鹅黄酒”、“琥珀酒”、“天苏酒”、“冰堂酒”等等,亦在历史名酒之列,黄酒达到巅峰时刻。

    ·在“比屋之间,皆有酝酿”的宋代,中原地区名酒众多。

    可惜的是,这种河南美酒的繁荣时代,在后来尤其是元代以后逐渐凋萎。宋朝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加剧,以至于南宋后期,黄河泛滥,导致之后京杭大运河改道,不再流经开封,这使得开封的政治经济地位衰落,河南黄酒业也开始走下坡路。

    因此,中原黄酒其实具备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中原黄酒作为重要的载体,其所被遗落和低估的价值应当被重新解读。本文从黄河、黄土、黄米、黄帝四个维度,全面为大家解读中原黄酒的历史价值、品质价值和精神价值,说明为什么中原黄酒,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内心图腾。

    1

    黄河:赋予中原黄酒“国酒”地位

    在历史上来看,中国黄酒分为南北两派,河南、山东、山西等黄河沿岸的地域均盛产黄酒,元代以前,北派黄酒以出色的酒质和流行度,一直占据上风,也就有了“南茶北酒”的说法,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朝代就是宋代。

    宋代的都城建在河南开封,在“比屋之间,皆有酝酿”家家户户都酿酒的时代,河南几乎成了黄酒的顶峰之地,朝廷曾特设光禄寺专门负责朝廷国事用酒,生产大名鼎鼎的“光禄酒”,中原黄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酒”。

    与此同时,受到开封酒市的辐射,整个河南地区黄酒品类丰盛至极,比如,刘敞曾用“洛城春酒碧霞光”来赞美洛阳的美酒,梅尧臣用“诘朝持郑酝,向夕望星津”来赞美郑州的美酒等等。

    ·水源,是人类之源,是文明之源,也是酿酒之源。

    依托于黄河流域水量充沛、土地肥沃的自然优势,让河南这里农耕文明极为丰富,酿酒业也同步兴盛,再加上水运发达便利的条件,河南开封才成为宋代都城之所在,而正因为河南政商往来的繁荣,中原黄酒得以达到巅峰之势。

    2

    黄米:赋予中原黄酒健康价值

    当然,黄河带给中原黄酒的福利,不仅仅是酒市的繁荣,还在原料和用水上提供了便利,尤其是黄河黄小米的使用,让中原黄酒具备天然的健康价值。

    黄小米具有7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诗经》、《管子》、《齐民要术》、《授时通考》、明清地方志、《马首农言》、《救荒简易书》等古籍之中就记载了不下百种的小米品种。小米和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比如,在郑州的新郑、新密附近发现的裴李岗遗址中,还曾出土了小米谷粒的化石,成为人类食用小米的较早依据,而裴李岗文化作为新石器时代最早文化之一,距今已有六、七千年之久。

    因此,小米凭借悠久的种植使用历史和健康特质,成为古代最主要的粮食,为五谷之首。小米的健康性,几乎被历代医家所青睐,比如,唐代的《食疗本草》中就记载,小米有健胃功能,使人睡眠安静,产妇食小米可促使乳汁分泌旺盛;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论述“粟米气味咸,微寒无毒,主治养贤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

    ·在国人的认知中,黄小米从来都是健康养生的代名词。

    现代医学也证明,小米中,膳食纤维含量是大米的2.5倍,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加快消化腺的分泌,对消化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相比之下,小米中除赖氨酸含量较低外,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含量也都高于小麦和大米。

    得益于小米的妙处,以黄小米为原料酿制的中原黄酒,也被赋予自然的健康属性,从中医角度来说,小米所具备的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等保健价值,借助酒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在食品科学的角度来看,小米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也一并带入黄酒之中,大分子的蛋白质经过酿造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被分解为小分子肽类,更利于人体吸收。

    3

    黄土:赋予中原黄酒精绝品质

    黄酒的好品质,离不开时光的沉淀,对于中原黄酒而言,精绝的品质得益于特立独行的储酒形式——窑洞。

    河南,作为中国六大窑洞区之一,时至今日仍有千万人口居住在窑洞里。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适合人们生活,不仅如此,窑洞本身的环境属性还利于人们的身体保健,比如,有研究者对久居窑洞人群进行了健康分析,发现其患搔痒、疹子等皮肤病,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和风湿性心脏病较少。甚至,苏联时期医疗界曾据此试验“山洞疗法”,让患者居于山洞,治疗半个月,其支气管炎治愈率达84 %,哮喘病治愈率竟达 96 %。

    ·窑洞不仅适宜人们居住,同样适合储酒。

    窑洞的独特环境属性,不仅对人体大有裨益,对于黄酒储存同样格外有利,比如,在河南新密的宋派酒庄中,就一直保留和延续窑洞酿酒、储酒的工艺方式。窑洞内20度上下的恒温环境,能够让微生物发酵过程平稳而缓慢的进行,不至于太快而产生过多杂质,又不至于太慢而香气生成不足,如同小火熬粥,恰到好处。

    而在储酒层面,凉爽的温度加上稍湿润的洞内环境,利于酒体内醇醛酸酯等物质转化的进行,赋予酒体醇厚、柔顺的老酒品质。

    3

    黄帝:赋予中原黄酒精神之魂

    历史文化领域流传这样一句话,“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新密。”作为中原黄酒的核心产区之一,新密在河南酒历史中还占据举足轻重的文化地位,因为这里赋予了河南黄酒精神之魂。

    位于河南新密市城南10公里,平陌镇龙泉村与超化镇莪沟村交界处的灵崖山上,山势巍峨陡峭,松柏苍郁,山下洧水环绕,从上到下留存大小72个独特的古洞,这就是著名的天爷洞。相传,黄帝率兵曾来到这里焚香、祭酒拜天,接着演练八阵兵法,第二天率兵出阵,一举击败了劲敌蚩尤,平定了天下,统一了中原。《河南通志》也记载:“大隗山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山间有轩辕避暑洞,”正是此史。

    ·天爷洞是旧石器文化遗址,是中原腹地主要的道教场所,更是传说中黄帝拜天祭祖的地方。

    因此,由于天爷洞的黄帝传说,中原黄酒在文化意境中添加了黄帝的图腾,当地人认为中原黄酒的起源正是黄帝祭天所用之酒。虽然总归传说,但在考古学来看,天爷洞的确是旧石器文化遗址所在,曾出土诸多先人生活的工具和物品,也为这里美酒的较早诞生,提供了可能性的证据。

    尾 记

    黄河、黄土、黄米、黄帝,从原料到品质,从人文到精神,汇集到中原黄酒,而这四种元素也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因此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一杯中原黄酒,感受黄河文明的魅力、享受黄米天赐的健康、体验黄土所依的情感、崇尚黄帝流传的精神。

    时至今日,河南仍保留着黄酒集群,现有黄酒企业69家,南阳、新密、安阳、鹤壁、焦作、洛阳、郑州等全省8市中均有分布。虽然在集群规模上无法与宋时的鼎盛时期相比较,但很多河南黄酒企业一直遵循自古以来的文化底蕴和品质工艺,它们依旧传承着炎黄子孙内心的这四种元素,以黄米为原料,以黄河水系为水源,以黄土窑洞为酿酒储酒环境,以炎黄文化为信仰,四者和合为一,酿为中原黄酒,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间。

    作者简介:

    李虓,食品发酵工程硕士,酒类食品行业专栏作家,策划人,工程师,《酒食评论》自媒体矩阵创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原黄酒,中国人的图腾——重解黄河文明里的黄帝之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bu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