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涵 学习动机是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等都有密切联系。
2.作用
(1)引发作用。当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最终激起学习行为(2)定向作用。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就指向一定的学习并推动学生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学习。
(3)维持作用。学生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4)调调行强度时间和方向。如果行为活动未达到既定目标,动机还将驱使学生转换行为活动方向以达到既定目标。
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内部动机:人们由学习本身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2)外部动机: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学习者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教师等。
二者可以共同存在,相互影响。一方面,外部动机使用不当会削弱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外部动机可以转化为内部动机。
2.奥苏伯尔根据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同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含义:个体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是一种内部动机。
特点:认知内驱力并非天生,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认知内驱力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但个体的好奇心,最初只是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需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
评价: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内在动机,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学习的过程就是为了追求获得知识的满足感。
(2)自我提高内驱力
含义: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一种外部动机。
点:自我提高内驱力从儿童入学开始显得日益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并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评价: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因而是一种外部动机。学生为了避免自尊受到威服努力学习。
(3)内驱力
含义:个体为了获得和保持他人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也是一种外部动机
特点:附属内驱力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学生与他人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第二,学生从他人的赞许中获得了一种满足感;第三,学生享受到他人的赞许,并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人的标准和期望。
评价:附属内驱力是学生的另一种重要的外部动机,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