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阳春三月风光好,正是油菜盛花时。每逢周末,久居水泥丛林的人们或呼朋唤友、或全家自驾,走出家门,奔向山野,沐浴春日阳光,亲吻和煦春风,饱览山川秀色,尽享菜花清香。
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虽然没有菊花的多姿多彩、牡丹的国色天香、水仙的冰清玉洁、茉莉的芳香沁人,但因为她的质朴、浓烈、无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风和、日丽、花香、蝶舞、蜂鸣……人们置身花海,或吟诗释怀、或激情放歌、或畅叙友情、或追思故里、或拍照留影、或吻花戏蝶,好一幅清雅浪漫的春日赏花图。
看到人们那样忘情、那样陶醉,我却怎么也兴奋不起来,甚至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与无奈。
02
去年春季,也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回乡探望双亲,偶遇一位村干部朋友,谈起油菜的长势时,他有些无奈的告诉我,金灿灿的油菜花虽然漂亮,但油菜的含金量却不高。他向我粗略算了一笔账,一亩田的油菜产量约两百公斤,按目前市场价计算,除去种子、肥料、耕种、收割、防治、晾晒等费用,真正到农民手中却没有多少钱,若碰到坏年景还有可能入不敷出。
由此看来,农民种植油菜只是收获了“美丽的花朵”,其经济效益并不高。
其实,油菜种植面积较大的地方,一般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方大多人多田少,青壮年农民长年外出打工,村子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儿童和一些弱智无技的人员。春节期间,一位长年在外打工的儿时伙伴告诉我,谁不想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谁又想远走他乡忍受孤独打工忙?
是啊,如果漫步城郊就会发现,这里的农田就很少看到大片盛开的油菜花,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基本上都是大片大片的塑料大棚,大棚里面种植的都是时令瓜果蔬菜,其收入与油菜相比可是天壤之别。
金灿灿,黄橙橙……原来这美丽的背后却是山一般的无奈。
03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曾经采访过一些返乡创业、带动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典型。
一位居住在距县城约二十多公里的青年,曾在深圳、广州打工多年,在学得一手种花技术、淘得第一桶金后,毅然回乡创业,租赁周边村民的耕地种植花卉,硬生生建起了一座“万亩花城”,吸引了众多外地本地游客赏花、购花,并让村民在花卉基地打工。这些出租土地的村民不仅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就拿到租地费用“落袋为安”,还能在基地打工按月领取一笔可观的工资成为了“工薪族”,更重要的是一家人长年团聚尽享着“天伦之乐”。
另一位居住在距城区约四十公里的一个村子,曾在城里农贸市场做过小生意,他与现在的两位合伙人在城里挣回一桶金后,回乡创办了蔬菜种植合作社,引导当地村民种植蔬菜。目前,该社的蔬菜固定销往香港、广州、武汉等大中城市,把当地的蔬菜产业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不仅自己赚得盆满钵溢,还带动了当地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乡亲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这些成功的典型,也许是破解当前农村问题的可鉴之策。
04
有人说,每每看到一些旅游公司推出油菜花“一日游”“三日游”的旅游项目,他就本能的拒绝,甚至还想骂人;每每看到一些地方搞什么“油菜花节”,他就十分反感,甚至说当地策划者不是“头脑发热”就是“脑残进水”。
是啊,如果个人为了减轻工作的压力,改善心情,周末携妻带子乡村赏花,可以理解;一些旅游公司出于商业目的,推出赏花项目以提升人气、增加收入,也无可厚非;若一些地方出于政绩考虑,把心思花在炒作诸如油菜花节这些没有实际价值的项目上,则有“劳民伤财、误导百姓”之嫌了!
高产诗人乾隆皇帝曾在《菜花》诗中写道:“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从诗句中不难看出,乾隆意指油菜丰收可解农人食油之需。我想,是不是乾隆皇帝当时就考虑到油菜系低效益作物,以诗来提醒诸官、众民不宜大面积种植呢?
笔者并非有意打压、破坏赏花人的兴致和心情,也无意妄言、质疑办节者的初衷和用心。我想,不管是办节者、还是赏花人若想到海洋般黄花包围的村庄里,尽是一些翘首望子的老人、倚门思夫的少妇、眼含泪水的儿童……您还会徜徉花海、游兴正酣吗?你还会乐此不疲、热衷办节吗?
花香熏得游人醉,个中无奈谁解之?我想,这不是“哥德巴赫猜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