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热的人都是到最后才开始都过时的事物产生感情,发生共鸣,最近的《抗日战争》专题,让我有了重新观看《红海行动》的想法。第一次,没看完,因为不太喜欢血腥的场面就终止啦。看完之后,不免会产生一些感触。
一.以三换一,值得吗?
蛟龙队八个人去换回一个女人,最终造成二死二伤仅剩下四个人。折合一下,也就是三个换一个。这到底值不值得?
论数目,当然不值得,但我们知道,蛟龙队他们的职业就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当他们选择了这个职业的时候,他们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已经不属于自己,甚至不属于亲人,而是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不是用数目可以代替的。
回到抗日战争,蒋委员长抗战初期,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难道没有十足的考虑,换取民心,他肯定不如毛泽东,一个土生土长又喜欢深入农村的土娃娃。如果专心抗日,中共的实力必定蓬勃发展。后来西安事变,蒋也意识到时局已定,当全国上下都希望抗日的时候,他也必须孤注一掷,把所有的精力用到抵抗日本上来,1940年,百团大战的胜利,他看到了中共不可小嘘的力量,所以,他坚定的信念又发生了动摇,必须反共啦,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国又战败,民心又丢了一大半。
有人说,如果没有抗战,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争斗难见分晓。其实不然,作为一个后世诸葛亮,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共必定胜利。
正如楚汉之争,刘邦必定会赢过项羽,一个是能和你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铁杆子,一个是只可远观而不能近交的官宦子弟。
蒋介石不想丢天下,也不想被欺凌,但时局已定,他做了最坏的打算,隔江而治,但明明可以拥有一个苹果,为什么还有分一半给对手。可是,你让他拱手相让,这个臣妾都做不到,他又如何做得到。
但,他做到了,七七事变之后,他尽到了一个作为政府的职业,保家卫国,家丢给了共产党不丢人,丢给了日本才把脸丢到了姥姥家,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可以不爱这个政府,但你必须爱这个国家。
二.责任意识
杨锐队长告诉记者夏楠,我们的职业只是营救那个中国人,夏楠问,可以把人质都救出来吗?当得不到答复的时候,夏楠恳求多救一个人,她的助手。毕竟那个和她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阿布对她来说更为重要一点点。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可以去歌颂那些为了营救他们或者教育他人而耽搁自己亲人的伟人,但不要去评价那个处于第一反应去保护自己孩子的平常人。
曾经参加考试,题意大概是,某个小岛上困住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医生,老师,校长,大学生,无业游民,退伍军人,还有孩子。你每次都只能带走一个人,而且这个小岛上随时都可能发生灾害,请列出你带走的顺序,并充分的说明理由。
如果说职业无高低,生命无贵贱,那先带走谁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分出一二三四五。这个时候,更多的是依据对弱者的保护和对社会的贡献。
对于《战狼2》来说,我更倾向于这部电影,最讨厌那种活在自己世界里不能自拔的个人主义,人是一种群居动物,这是既定的事实,既然你生存在这个社会上,你就必须去遵守一定的规则,当然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可以发展个性。自由也只是相对的自由。这部电影营造出来的集体意识,让我更进一步的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三.我们不是战斗神圣
当我们救出那个中国人的时候,甚至帮忙救出人质的时候,蛟龙队是不是该启航返回啦,没有,他们去追查黄饼,一个和中国没有“关系”的事件,这会不会违背“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但,那个固执的女记者曾说过黄饼的危害,而中国还有另外一个使命”维护世界的和平”。
故事结局,四位英雄带着黄饼全部安全返回,那些叛军留在原地,我们不是战斗神圣,能做的真的有限。“和平”这两个字多么重要,华北危机的时候,学生说”北平再也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啦!”此时此刻,一觉睡到天亮,还能见到明天的太阳,这感觉,真好!
四.集体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