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窗窗。
话说,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幻想过自己未来会是怎样的吗?
可能有人想成为医生,有人喜欢当律师,有人要做警察…
尽管是憧憬,但这代表着我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但,有一群人,他们很不一样。
他们一生就只有一个可能——
器官捐赠者!直至死去!
《别让我走》
这是一部2010年的电影,
本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者石黑一雄的同名原著,
荣获2010年英国独立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在多个影节上展映并获得提名。
豆瓣7.7。
主角有三——
安德鲁·加菲尔德、凯特·穆里根、凯拉·奈特莉,
随便一个人的名气都撑得起一部电影。
安德鲁·加菲尔德,他的作品大家应该比较熟悉,
像《超凡蜘蛛侠》、《社交网络》、《血战钢锯岭》
这几部完全够让他吃一辈子老本。
凯特·穆里根,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一头干练的短发和颜值,
完全就是个把小李子迷得不要不要的存在。
凯拉·奈特莉,
在《加勒比海盗》中以野性十足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而后的她更是凭借《傲慢和偏见》提名奥斯卡影后。
但在本片中,他们都很惨。
因为电影讲述的就是这三位主角被培养为器官捐献者的故事。
故事开始——
在一个名叫海尔森的教养院里,住着一群7、8岁的小孩。
他们一起合唱、画画、运动、上课,跟其他寄宿学校的小孩子差不多,
天真烂漫,对未来充满期待。
但是,他们永远不能回家。
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家,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
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克隆人。
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人类本体提供健康器官。
在故事里,他们有一个冷冰冰的名字——
捐赠者。
没错,本片设定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类认同人体器官捐赠,
为了永远摆脱各种疑难杂症的折磨,
人类通过提取DNA,克隆出了一批人,把他们培养成捐献者。
他们的命运很简单:
成年后,捐献3至4次健康器官,直到死亡。
为了能给本体提供更健康、更完美的器官,
他们必须谨遵学校的一切规定:
每天定时刷手腕,检测各项健康指标;
定时吃饭、吃牛奶,补充营养;
绝对不能吸烟......
当然还有,绝对不准离开学校半步。
海尔森学校的孩子就是这样,
生活在一个由谎言、恐怖故事编织的世界里。
而栅栏,就是他们的“边境线”。
球踢出了“边境线”,意味着球自由了。
而孩子们一旦踏出边境线,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所以在正常人类眼里,他们压根没有人权。
画廊老板来到教养院时,不断侧身而过,
像躲病毒一样躲着这些欢迎她的孩子。
在学校的跳蚤市场,
孩子们只能买到缺胳膊断腿的玩偶、不会走动的手表或者陈旧的录音带,
这些,都是正常人们淘汰的物品。
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作为人的基本权利,
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尊重。
而更让人可怕的是,
这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吗?
知道的。
但他们没有惊慌、焦虑。
反而平静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因为,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反抗。
多讽刺、多不可理喻。
难道这群孩子真的没有想过要逃跑?
真的,一丁点都没有。
走出学校,他们连菜单都不会用,
更别提点餐了。
凯西(凯特·穆里根 饰)看到一本色情杂志。
她迫不及待的翻阅着,只是想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原型。
在他们眼里,
自己的原型就是妓女、乞丐这种不入流的职业。
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对自己的原型绝望。
用这一切来解释他们的不反抗合情合理。
看,这是个多么残忍的故事。
所以不少人都说,看这部电影就像参加一群人的葬礼,
灰暗又沉重的让人喘不过气。
克隆人的故事原本可以拍的更虐人、残酷、沉重。
但是导演并没有这样处理,他拍的很收敛。
可越是克制,越能显示出人性的丑恶。
片中最让人心痛的,
还是三位主演之间爱情与友情的纠葛,
以及反抗无效的结局。
凯西一直深爱着汤米。
但由于自己好闺蜜露丝横插了一脚。
让两人原本短暂的人生,错失了十多年。
但汤米早已发觉,
自己真正爱的不是露丝,而是凯西。
再到后来,三人开始各奔东西。
露丝和汤米分手,凯西当上了捐赠者的看护。
而再次见面时,已经是10年之后。
这时汤米和露丝已捐了两次器官——
原本帅气健康的汤米,如今却变得十分消瘦。
但这样已经是捐赠者较好的状态了,
同样的露丝被折磨得已经不成人形。
那他们的人生难道就没有半点希望吗?
有的。
捐赠者当中流传着一个说法:
海尔森的捐赠者,只要是真心相爱,就可以申请缓捐。
所以当凯西和汤米听说爱情能让他们延迟捐献的时候,
两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而在好友露丝给她们一个可以申请缓捐的地址后,
汤米拿着这么多年画的画,
牵着凯西的手,来到了这个地方。
因为他一直认为,
小时候有画廊来收他们的画,其实就是为了检视他们的内心,
检视他们是否真正爱着某个人。
但他想错了。其实压根没有什么缓捐,
所有人到了合适的年龄,都得捐出自己的器官。
小时候画廊来收画,也不是为了检视内心,
而是教养院考量器官捐赠伦理的地方。
在返回途中,汤米绝望的呐喊,
凯西也难过的无以复加。
现实的残酷带给他的创伤远比失去器官更为严重。
汤米这时才对这无能为力的人生发出了怒吼,
然而为时已晚。
即使努力,即使认真改变,
命运的轨迹依旧不会有半点偏移。
汤米终结在了第三次捐赠——
最后被割去了胃,连缝合都没有就被遗弃在了手术室。
而凯西,也即将迎来她的第一次捐赠。
结尾的他们,似乎都像是接受现实的那种平静,
除了那一声怒吼,基本没听到一点反抗的声音。
却有总把人压得无法喘息的感觉。
总的来看,这部电影的基调从始至终都是压抑的,画面灰色。
而本片最大的特点还是在最大程度上减缓戏剧冲突,
所以剧情看上去有点清汤寡水,
但故事内核很让人深思。
或许导演只是想表达出一种态度——
为何克隆人只是一个可以随意牺牲的备份,这样的判断是否正义呢?
这些克隆人,
也许比那些用他们的器官拯救患病的人类更适合为人,
但,从没人给过他们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