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衙作为白水的称谓,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那时的规模不大,是个邑,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镇,地方大概在现今白水县史官乡一带。
三皇五帝期间,白水曾涌现出一大批响当当的人物(如仓颉、雷祥、杜康等),他们为华夏文明进程做出了卓绝的贡献。所以,自古道天眷人杰地灵,雁门、黄龙两山下的这片土地便是如此。
自有文明伊始,每逢天下大乱,彭衙这片土地却一直免于战火,在史书上默默无闻地经历了数个朝代的更迭。直至东周末期,天下大乱,隶属秦国的彭衙,一跃成为天下诸国目光的聚焦点,因为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战役:彭衙之战。
按照很多人的理解,以为彭衙之战只是一次战斗,其实不然,在春秋秦晋争雄期间,彭衙这个地方是秦晋两国刀兵锋芒的交汇点,几经易手,战火绵延,小的摩擦更是不计其数,战期持续时间也是数年。
这天,城门守士没来得及盘问,一骑如黑色的闪电划过雍城城门,直奔一座六进大院,院门外的执戟卫士高声喝道:何人闯额秦宫?!
骑士翻身下马,大叫:快起报告君上,彭衙……彭衙丢咧!卫士立即接过竹筒,转身跑进大院。
秦穆公嬴任好闻声走出政事殿,预感不妙的他叫住卫士,不及一旁的佣人动手,亲自接过竹筒,取出筒中羊皮卷,字字看罢,如针刺心,一声哀叹后沉默不语。
蹇叔和百里奚也走出政事殿,见状也是低头不语。
“伤亡殆尽,悲哉额多少大秦壮士!”秦穆公一言一字说道:“更有甚者,晋国惨胜攻下彭衙,那是自古就名扬天下的圣土宝地,先人可在天上看着啊,噫……额还有何颜面立于庙堂?!”
上大夫蹇叔听后忙说:“君上莫要自责,彭衙诚然地处险要,乃神圣之地,然而如今虽败,但若要孟西白三位将军能完退汪邑(今白水县城东南十里),或可保残守缺,休养生息。”
五羖大夫百里奚补充道:“但休整时间不宜过长,晋人不会善罢甘休,以臣愚见,他们还会攻回来……”
“切理,晋贼,善商者也,平白无故捱咱一捶,心里咋个都不美气。”秦穆公轻蔑一笑,又沉肃起来,“想当年额出兵把晋欢他大扶起作了君,后来他们闹饥荒,咱又送了三年粮给他,轮到咱闹饥荒,他们啥都不给,如今咱稍微往东走两步,他们就锤头招呼,真真是岂有此理!传额军令:孟西白三位将军,无须回师西岐请罪,立即退守汪邑,休整待令,准备再战,另:从蓝田大营调兵五千,战车一百增援汪邑。”
百里奚却倒吸一口凉气,眉头紧锁,正欲开口,秦穆公对他摆了摆手,他只好摇摇头作罢。
穆公自恃恩重于晋国,其实不无道理,晋襄公晋欢的君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重耳从流落逃难于异国,到回国做了君主,可以说,是秦国一手包办的,豪爽正直的秦穆公不仅将重耳护送回晋,亲手将其扶上了君位,而且留下了数千秦军照看重耳的事业。
这些还不算啥。
后来晋国因饥荒求救于秦国,穆公闻状,思量再三后大手一挥,秦国上下开仓装粮,运粮的船只沿渭河、黄河绵延百里直达晋国,场面空前壮观。
世人皆美秦晋之好。
然而正应了那句世事无常,隔了几年,秦国又闹起饥荒来,穆公当然没有忘记曾给予恩惠的晋国,派人向晋国求助。晋国却也是痛快,连一袋麸子都没给秦国。
情归情,理归理,历史不讲情理,却讲事实:三家分晋前,由于地理、制度、文化等诸多因素,晋国的整体实力是的确要强于秦国的。秦国对这位老邻居也是又亲又畏还有那么点小憎恨。
然而总不能窝在西岐整天唱秦腔,说封神榜传奇吧。
秦穆公作为一代雄主,虽然大半辈子行善积德,遇事忍让,俨然一个老好,但他眼光是超前的,这一点,后来居上的秦孝公颇承其遗风——他们最大的愿望就两个字:东进。让秦人从固封了数百年的陇地走出去,彻底甩掉中原人所谓的“西戎”帽子。
但这样做很难,因为摊上了晋国这个倒霉邻居。
庆幸的是,满腔热血与豪情的秦穆公,拥有两个治世之能臣,一个是被称作五羖大夫的百里奚,一个是百里奚自愧不如的蹇叔。
这两个人都是秦国的大夫,业绩方面,为穆公成就霸业做了不少助攻。而这一次彭衙战役,与以往不同,百里奚有点拿不住:论大战略,从彭衙方向进攻晋国绝对没问题,不过看看秦公,求成心切,好像单凭心中的烈火就能把晋军烧死一样;主将孟明视更不必多说,因为天下没有第二个人比百里奚更了解自己的儿子。百里奚深知,这位亲生儿子并没有继承父亲楚北人士那种精心雕琢,慎之又慎的品性,而是被凛冽的西北风塑造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愣娃,反而和秦穆公颇对脾气:闻听秦国有伐晋的打算,孟明视主动请缨,口号喊得响当当,胸脯拍的嘭嘭嘭,未细察敌情,竟然冒着春寒料峭就率众奔赴彭衙大塬了。败仗,意料之中,如不是斩杀了晋国数名战将,穆公恐怕永远都不会让他们回雍城了,但回汪邑休整待令,难道还要打不成?百里奚敏锐察觉到了穆公的弦外之音,但他的意思是不能再攻了,因为现在即便是守也不一定守得住。
待蓝田大营援军和穆公军令到达,已是半月之后,此时在秦国东土的汪邑城内,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正咥着羊腿,烧着热酒,研究着再次进攻晋人的路线,在他们心中,只有两个字:复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