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比

作者: 吉祥如意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7-04 22:05 被阅读0次

    之所以讨论这个题目,源于一件事,高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成绩也出来了,关键是报考也结束了。

    如此,客观地讲,录取名额、规则和成绩等参数已经确定,到底花落谁家,到底能到哪个学校、学习哪个专业事实上已经确定,剩下了就是按既定的规则把答案找出来。

    对于考生来说,考完试、填报完志愿,剩下的就交给时间,静待花开吧。

    高考是很残酷的,虽然比中考好写,高考录取率也达到90%,但仍然不是每个考生都有机会读大学的。

    即便考上了大学,试问,有多少考生填报的志愿是自己喜欢的?而真正被录取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吗?如果喜欢固然好,如果不喜欢,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要为自己不喜欢的事白白消耗四年青春呢?

    客观地讲,每个人即便都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毕竟每个专业所录取的人数是有限的,客观地讲,必然有人无法考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哪怕自己的主观愿望非常强烈,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绩和规则是冰冷的。

    把时间再往后延续三四年或更久些,那时候是找工作或已经参加工作的时候。

    还得问类似的问题。有多少学生找到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而真正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吗?如果喜欢固然好,如果不喜欢,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要为自己不喜欢的事白白消耗一生的时间呢?

    有调查显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人的比例约50%,剩下一半的人所从事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欢的。

    既然谈到工作了,说白了就是打工,当然有很厉害的人,不打工,创业,这也很好,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得打工,这样才能赚到足够的钱,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

    我们来算一笔账,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按22年来计算,这些年除了生活消耗外,全部用于学习的投入,家长得投入多少钱,我们就简单按直接或间接用于学习的钱,到底有多少。

    一个孩子6岁开始读书,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四年,共16年。

    按我的观察,通常来说,一个孩子只要到了6岁,就开始上小学1年级,然后学费、杂费、书本等费用,周末和假期是不能闲着的,家长给孩子报课外班,比如文化课的班,加强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等,文艺课的班如舞蹈、象棋、画画、钢琴等等。

    十六年时间,平均每年5万至10万元是比较靠谱的,当然有的孩子课外补课或课外的班很少或没有,会省些,有的孩子不但上各种学习班,家长还要买学区房,当然学区房按差价计算比较合理,就是孩子在上学前或小升初之前买好学区房,考完高中后再卖掉,差价算投资在孩子学习上的费用。

    我的一个同事,孩子是高中生,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条件,专门在孩子就读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一年租金居然5万元。

    如此下来,这些年投资在孩子学习上的钱一共一两百万,这个数应该是比较客观的了。

    取平均来算,150万,16年,平均每年9.375万元,换算到每月则接近8000元。

    这只是按投入的钱无利息的直接计算,如果计算利息,而且按复利计算,这个值会更高些,估计多些,每月1万吧。

    当然,这些是沉没成本,是必须花的,但简单从经济上来算,必须把前期投入的赚回来,然后才是自己所赚的钱。

    一个人一开始所花的钱都是父母给的,是负债,就这样一直处于负债状态,从出生到自己能独立赚钱并把以前的负债还上、还得扣除自己独立赚钱后所花费的钱,当某天或某个月这个值是正的时候,我说这个人开始正式赚属于自己的钱了,开始变得越来越富有了,至于能富有到什么程度,那就靠自己了。

    从经济上来说,整个人生就是先下行再上行的过程,最后上行到什么程度,决定了自己的未来状态。

    这样就自然地还要思考投入产出比这个问题,投入已经确定或可估计,那么如何把产出变的更多,就是思考的重点,如果考虑好了,非常大可能换回来一个更加美好、幸福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投入产出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lw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