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

作者: 欢颜占星馆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07:43 被阅读2次
    《逃避自由》

    关于作者

    埃里希·弗洛姆,德裔犹太人。他不仅是精神分析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开创者,也是一位极富盛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融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这两位大师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由于他善于将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方法运用于人的社会行为的分析,也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自由给现代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但也让他们失去了归属感和安全感,感到日益加深的孤独和无力。于是为了克服这样的孤独感,人们产生了臣服于某个权威的冲动,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来重获归属感,这就是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也是现代极权主义产生的根源。

    所以,弗洛姆的理论融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这两位大师的思想,兼采两家之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特别善于把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方法运用在人的社会行为分析上,是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他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心理学名作,比如《爱的艺术》《自我的追寻》《健全的社会》,而这本《逃避自由》呢,就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是社会心理学的里程碑式著作。

    哲学家认为,自由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不必被强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

    那么,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当这种自由出现的同时,也一样带给了人们孤独、恐惧、焦虑和无能为力的感觉。

    弗洛姆指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前进的路,就是发展内心的力量和创造力,完善自我人格,实现以独一无二的自我为基础的积极自由,并在这个基础上和世界建立新的关系;另一条是后退的路,为了摆脱孤独,重新获得安全感,放弃个体独立,重新回归母体。

    人要实现自我,当然应该继续前进。然而悲剧的地方在于,前进的道路虽然真实,但是困难重重,而后退的道路虽然虚幻,但是却比较舒适、比较容易。而当人们选择了这条退行的道路,可以说就是踏上了“逃避自由”的道路。

    在本书中,弗洛姆一共列举了三种最主要的逃避机制,分别是权威主义、破坏欲和机械趋同。

    所以,施虐者其实也依赖他人,施虐-受虐倾向看上去完全相反,实际上紧密交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其本质没有不同,都是为了摆脱无法忍受的孤独和自我的软弱。所以,弗洛姆把这两种人格合称为权威主义性格。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羡慕权威,想要臣服于权威,但同时自己又想成为权威,控制别人。这种服从和控制,常常会假借爱的名义。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爱。

    在现实中,破坏欲当然不可能毁灭整个世界,所以它只是针对让个人感到对自己有威胁,让自己显得弱小的对象。破坏欲经常被伪装成其他情感,比如义务、责任、爱,等等。

    破坏欲也经常和施虐倾向交织在一起,有一句话很能体现这一点:“如果我不能占有他,那我就要毁灭他”。

    刚才我们谈到了前两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种机制,叫做机械趋同。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因为自由而感到孤独,为了克服这种孤独,他就把自己变得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一样的着装、一样的品位、一样的看法,甚至连梦想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或者随大流。通过这种做法,个人就融入了环境,他放弃了个性,成为一个机器人,和周围其他的几百万机器人一模一样,也就不必觉得孤独和焦虑了。但他的代价是昂贵的,那就是失去了自我。

    但弗洛姆却说,你以为是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其实很可能这些思想来自他人或者社会的灌输。相关的催眠试验证明,任何主观上觉得是自己的思想、情感,都可以是从外面灌输的。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灌输是无孔不入的,而人的批判性思维往往被压抑。结果就是伪思想替代了真思想,伪自我替代了真自我。人们以为扮演的是自己,但实际上扮演了别人所期望的角色。弗洛姆指出,这种逃避机制也很重要,因为它是现代工业社会,或者说民主社会中大多数人所采取的方式。

    这就是弗洛姆的著名论断:一个所谓能适应社会的正常人,远不如一个所谓人类价值角度意义上的精神病症患者健康。

    他认为这一群体本来就具有权威主义性格特征,在一战以前,这个阶级依附德国的君主权威,但是一战后,德国败北,君主制覆灭,社会动荡,1929年的大萧条又雪上加霜,导致下层中产的经济处境恶化,社会地位迅速没落,曾经依赖的权威也荡然无存。所以这群人受到打击最大,最缺乏安全感,最感到痛苦和愤怒,也最感到彷徨不安。

    他更进一步指出,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温床,也就是个人的渺小感和无力感,其实也同样存在于民主社会中。这里依旧存在着权威,只是不再以独裁者、老大哥这样的公开面目出现,而是一种匿名的、看不见的权威,它常常装扮成其他样子,比如常识、科学、心理健康、道德舆论。不需要发号施令,只是靠着看似温和的劝说,就可以让人无法抗拒。这里的人们也依旧孤立无援,为了对抗孤独,他们选择趋同,把自己变成和别人一样的存在,却扼杀了自我。

    弗洛姆在书的最后依旧不忘再次强调,我们无法后退,只有前进,他坚信,通过实现健全的自我人格,发展人所特有的爱和理性,就将获得积极的自由。这时的人,将脱离与自然的原始纽带,成为真正独立健全的个人,但他并不孤立,而是通过爱与创造,与世界、与他人以及自然重新连为一体,这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而这,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体会:

    本书非常深刻,自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法西斯破产是必然

    现在社会走到了自由个人联合体的转折期,继续往前,借助技术的手段,社会组织形式将明显改变

    逃避自由在经济萧条时期更加明显,中产阶级寻求权威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内在动力很强烈,心理健康类会成为自由联合后,人追求自我的润滑剂和新经济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逃避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ob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