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农业局里遇到的贵人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我们县的1000多平方公里的沃野,跟全国各地农村一样,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全县十万多农户一下变成了独立生产经营的主体,千家万户欢天喜地。但欢喜之中也有忧,农户以前种田是听队长的。实行生产责任到户后,农户普遍不懂技术,迫切需要有一份能指导怎么种田的报纸,县里决定由县农业局办一张指导千家万户科学种田的报纸。我呢因为写了篇文章发表在这年即一九八一年的《湖南农业》上,局领导认为我还不错,就让我当上了专业编辑。
‘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我知道我是像‘山间的竹子嘴尖皮薄腹中空',少年正好读书时遇上十年XX,语文的基础不甚牢固。这当编辑一是要在别人写的文章上动刀子,二是还要下去采访一些好的种田能手和县里大的会议或活动写些通迅或评论什么的。面对领导对我的信任和交给我这么重要的工作,我开始真感觉身上有上千斤的压力,自已抓紧到书店买些新闻与编辑类的书籍日夜的恶补这些欠缺的东西,另外还自费订了《作品》、《读者文摘》等多种当代文学月刊来阅读,用以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谭主任:局党委员,办公室主任兼县'农业科技报'总编,他是我到县农业局工作时遇上的贵人。谭主任华南农大毕业,高级农艺师职称,他当时身体不是太好,每天是半天上班半天休息。
每期小报根据农时活动,我提出想刊登农林牧副渔诸方面的内容初步意见,一版二版登什么(农帮时是四版,每星期出一期,农闲半月出一期),再报谭主任同意后再找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征稿。我把征集来的稿件修改后让抄稿员抄正后,再送他定稿。
谭主任对我的工作总是先以鼓励和肯定,要否定我提出的内容,他总是讲很多的理由,然后提出他的意见与我商量。我写的通讯或者评论,他总是认真的帮我修正润色使之完美一些,记得一九八二年开春后不久的一社评,谭主任把我的文章标题(不为农时闹春耕什么的)改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一改春的气息就来了。
我提出把农业科技报办出有澧县县报一样的味,要发新闻图片和由白板纸改为新闻纸,想法一提出,谭主任就支持,他让我在小报专项经费中拿钱购买照相器材,在局里腾出房子做冲洗照片的暗室,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谭主任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县的农业科技报就用上了新间纸和刊登上黑白新闻图片,当时在全省各县市农业科技中是绝对领先的。
谭主任帮助我,有一件是我终生难忘的,也是一九八二那年,我别出心才在县城旁的一个生产队搞了一百亩早熟杂交稻高产示范片,队长在浸种催芽时不小心,导致催芽失败,这必需马上赶种。是他帮我在局里筹集资金和联系种子,才圆满地解决我人生中遇到的大难题。这年杂交稻高产示范取得了成功,我还获得了地区行署一等功的奖励,这真要感谢帮助我的贵人一一谭瑞林主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