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孩子来说,能吃饱肚子已是幸运,更别提什么美味的零食了。或许这个原因,当时的我们特别嘴馋。家乡有句俗语:“父亲盼节儿盼年”,这里的“节”指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一过,早稻就成熟了,意味着粮食青黄不接的困难时期就要过去了。“年”指过年,小孩子日日盼,月月盼,盼星星,盼月亮地盼过年。对于物质生活匮乏的小孩来说,新衣、美食、压岁钱不知有多大的诱惑力!正是这些富有诱惑力的事物以及相关的年事活动形成了充满欢乐的令人激动的热烈“氛围”——浓浓的年味!
大年初一慰问军属在当时是村里一项不可或缺的拥军优属活动,即使刮风下雨,也风雨无阻。那时的村民对军属是十分敬重的,孩子们对军人是非常崇拜的,我尤其是,因我爸曾当过兵。“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已经成为村民们的共识。因此,每逢大年初一上午,大队(现在叫“村”)都要组织一班人马前去慰问军属,而小孩则是这支队伍自发的“主力军”,我曾是积极的参与者。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我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大年初一,小孩们都早早起床,一是赶着放鞭炮;一是趁早吃饭,等着慰问军属活动的开始。慰问活动一般由一名村干部主持并带队,村里的锣鼓队整装待发。时间一到,鞭炮声一响,锣鼓齐鸣,小孩子便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跟上大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
我们村有十来户军属,每到一家,先由村干部代表为军人父母带上红花,送上春联,然后讲一番赞扬与感谢的话,最后喊口号,村干部喊一句,大家跟一句,诸如:“向军属学习!”“向军属致敬!”“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等,这时,孩子们喊得特别卖力,随着右手的举起,整齐的口号声震彻房舍……
这期间,军属的家人特别热情,笑容满面,透着激动与自豪。他们忙着端茶递烟,用最好的美食招待大家。这可是孩子们的兴奋点之最,他们毫无顾忌的争抢食物,即使过分些大人们也不会责怪,因为是过年,无论大人小孩都不可以骂人打人的,这时小孩子便“有恃无恐”,稍稍放纵一下。有调皮的,大模大样地接过东家递过来的香烟叼在嘴上做鬼脸……
这样一家一家地慰问,要到中午才能结束,但孩子们总是兴致盎然。参加多年的慰问活动之后,大家耳濡目染,自然把慰问军属当成自己的一份职责了。其实,慰问军属活动是潜移默化的国防教育。
偏僻的乡村,交通闭塞,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没有文艺演出,而慰问军属也算是最好的“娱乐活动”了,它活跃了乡村过年的气氛,把过年推向一个高潮,使年味更加浓郁了……
过年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浓浓的年味,浓浓的年味诱惑着每一位孩子,他们一年又一年地企盼,一年又一年地追逐,一年又一年地沐浴着那浓浓的年味,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了……
写于2019年1月8日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