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语言·翻译
咬文嚼字—— “雕题”与“儋耳”

咬文嚼字—— “雕题”与“儋耳”

作者: 清风_qf08 | 来源:发表于2017-07-16 12:09 被阅读0次

    前几日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山海经》记载海南岛有两个纹身国,叫“雕题国”和“离耳国”(离耳国后来叫儋耳国,本文探讨“儋耳国”)。

看到“雕题”两字,估计很多人不知何意。    “题”,额也。“雕题”的意思是“纹额”。     汉字的一些部首偏旁经过多次简化后基本看不出原来的意义了。“题”字的“页”部是表示“头”,在甲骨文金文小篆都能看出头部形状来。与“页”(头)相关的字很多,如:颊,顶,颈,额,颔,项,颅,颌,颚等等。这些字与“头”有直接关系。

    有些字的字义经过发展后字义扩大了,如“顾”(回头看),“领”(首领,衣领,引领),“顿”(顿首,停顿),“颐”(颐指气使),等等。

     而有些字则完全离开了本义,被转借为他义了。举四个来说。

      “颁”。现代汉语用作动词“颁发”。按照《说文》的解释,是“大头”的意思。但周朝的典籍也有“分发”的用法,如:    以时颁其衣裘。——《周礼·天官·宫伯》    颁爵位。——《礼记·礼运》

    我怀疑这里的“颁”是“攽”的讹用。古汉语一些所谓通假字实际上是讹用。陷于篇幅,不详细说。

     “颂”。现代汉语是“赞扬”的意思。《说文》:“颂,貌也。”貌是指头面的容貌。容貌如何转变成赞颂,尚不得而知。

     “颗”。现代汉语是量词。《说文》解释为“小头”。“小头”与“颗粒”藕断丝连。

    “颠”,现代汉语是“颠簸,震动”的意思,《说文》释为“顶”,也就是“头顶”之意。有意思的是,《说文》释“顶”时,用“颠”解释,看来也是没辙了,只能互释。

     现在回到“题”字。“题”是“额头”的意思。这样就可以理解“题目”是的来历了。题目在文章的上面,而额头和眼睛也是在头的面部上面。

     下面看看“儋耳”。“儋”除了“儋州,儋县”,没别的意义。可见,“儋”表音不表义。“儋州”“儋县”来源于古“儋耳国”。那么“儋”字的音在黎族先民那里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儋耳”的“戴大耳环”的解释,“儋”是“垂下”的意思。我没有调查过海南黎族语如何说“垂下,下垂”,但粤西电白黎话方言说“耳垂”就是用“耳儋”的近似音。更接近的音是dam。

    当然,这是不成熟的推测而已。如果有海南儋县黎族人提供证据,则不胜感谢。

相关文章

  • 咬文嚼字—— “雕题”与“儋耳”

    前几日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山海经》记载海南岛有两个纹身国,叫“雕题国”和“离耳国”(离耳国后来叫儋耳国,本文探...

  • 儋耳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

  • 儋耳 苏轼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对于雨天,不同的人想来会有不同的感受。可以是如烟似雾,如置梦幻,也可能烦躁心乱...

  • 欣赏《儋耳山》

    我们来欣赏一首诗: 儋耳山 苏轼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馀。...

  • 《儋耳夜书》

    己卯年正月十五,我在儋耳,有几个老书生过来找我说:“良月佳夜,先生可否一起出去逛逛?”我愉快的答应了。往城西走,步...

  • 读《儋耳山》

    读苏轼诗句: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馀。 人生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总是会高大的和...

  • 山海经之儋耳国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迷六百一十五:儋耳国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9年4月4日 大荒北经中记载了一个国: 有儋耳之...

  • 七绝 游儋耳龙港湾金滩

    七绝 游儋耳龙港湾金滩 作者 高歌 归潮岸阔醉沙丘,拾贝烹虾村港幽。 水远天高礁映现,身如搁浅荻边舟。 儋耳龙港湾...

  • 七律 儋耳千年古盐田

    七律 儋耳千年古盐田 文/高歌 儋耳盐田寻古岛,砚台密布石岩滩。 潮平池漫开天地,日烈晶凝献玉盘。 朝水夕钱千载惠...

  •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减字木兰花 已卯儋耳春词 [宋]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咬文嚼字—— “雕题”与“儋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pt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