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年5月,我开始夜跑。我家Z先生,运动细胞比较发达,在我加入夜跑大军后,他便喜不自禁的陪我一起。
说是陪跑,更多的像一个过度热情的教练。不断提醒我:注意配速,注意步频,注意呼吸,等等。
我被他的热心搞得不胜厌烦。因为我TM的就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跑个步而已,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并不想参加马拉松,也不想被这些有的没的束缚啊!
我抗议,他说,我这不是为你好,免得你运动完不舒服吗?
可是舒不舒服我自己知道,比起运动的规范性,我更在意运动中的乐趣和放松好吗?
在我抗议无效,他依然乐此不疲后,Z先生被我果断拉黑。
从此以后,我自己出行,不带他玩。
直到他求饶,保证再不好为人师,我才又和他一起。
我们在跑步的时候各自带着耳机,按照自己最舒服的配速,甚至不用一路陪伴,在一个约定的终点集合即可。
我对这样的状态很满意。
我发了条朋友圈,我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夜跑。最好的爱就是这样:我们彼此陪伴,却不互相打扰。
(二)
米米问我,另一半在工作上毫无建树怎么办?
她泄愤般的说了一堆她认为自己的先生很不上进的例子:
比如,英语忘光,给领导翻译个材料都不会,每次都得米米捉刀。
比如,EXCEL不会用,做个表能熬一宿,最后米米看不过去,花了一个小时帮他从头梳理了一遍。
比如,写个报告都语言不通顺,被领导当场责问“语文是不是学的不太好”。
等等这些。
米米口气里有埋怨,有责备,更有恐慌:“他是不是一辈子都要一事无成?”
我觉得很奇怪,一个成年人,完成工作职责是自己的事,为什么要自己的伴侣来操这个心?我问米米,他如果以上工作完成不了,是会被开掉吗?
“那倒不至于,我只是担心他给领导印象不好,失去晋升的机会。”
我想了想,告诉米米,如果他根本不具备晋升的能力,你勉强帮他打造一个专业能干的形象,就算他因此获得晋升,你觉得他会有对应的自信吗?
内心不够强大,姿态怎能挺拔?
如果他根本不想上进,这些事情他觉得可有可无,自己都不寻求解决和突破的办法,你使劲推着他走,累的是你的人,伤的是他的自尊。
终有一天,他会觉得,离开了伴侣,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是,越来越没动力。或者终有一天,他会对这种推动厌倦,反而弄巧成拙。
这种状态,本不该出现在一个正常健康的关系里。
米米伤心的说,我好像一个失败的家长。付出全部心血,却不被理解。
米米啊,本来爱人就不是我们的子女。他们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和义务。我们没必要,更没有权利,把本该他们履行的责任给剥夺。
所谓“为他好”,其实就是一种控制。因为对他没有信心,所以要自己操刀。可是,这个人不也是你选的吗?你太专注他现在的短板,忘记了,他曾经无比吸引你的模样。
试着放手,你的另一半,他的成长历程,本不该是你过度操心的对象。
与其控制,不如点拨,每个人的成长都要自己负责(三)
小依的儿子今年上幼儿园。
据她描述,在分离的那一刻,儿子倒是没怎么哭,自己却心如刀绞,哭得不能自已。
小依一边说着,一边又红了眼眶,不断用纸巾擦拭着眼角。
我们都劝她,放轻松啦,儿子总归要长大的,以后要读书、结婚,组建家庭,终究要离开你的。
“我不!”她坚定地说,“以后我儿去哪上学,我就住哪,去外地,我就在他学校旁边摆个摊卖凉皮!将来他结婚也必须跟我住一起,绝对不能跟我分开!”
我愕然,小心翼翼的问她,你说的可是真的?
“那当然”,她深以为傲的表情告诉我,她并不是一时冲动,“我绝对不要和他分开,他去哪我就去哪。哼哼。以后我肯定是个难缠的婆婆,未来的儿媳妇,对不起啦!谁让我儿这么可爱,你把他抢走了呢!”
我特别震惊。
虽然知道武志红书中的“巨婴”是如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却没想到自己身边就有一个“巨婴”。
在武志红的理论里,婴儿最初用哭声获得一切回应,便以为自己能控制全部。而成年人也有这种心理,以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这便是心理上的巨婴。
小依大概不知道,在家庭关系中,最核心的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
小依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巨婴,表面上看,她对儿子是依赖,其实也是一种控制。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丈夫,转而把爱投射给儿子。因为知道儿子最终会离开自己,于是要牢牢的控制他的人生,让他不能摆脱自己。
我没有评价小依的观念,因为我知道这种观念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我只是非常担心,那个从小就被控制人生的孩子,将来他无法摆脱这种宿命般的轮回,他也只能变成另一个巨婴。
(四)
周围的人都觉得我很潇洒,很多事不在意。
对待伴侣如此:Z先生长期驻外出差,我从不查岗,也不在意此刻他跟谁在一起,在干吗,若彼此都有时间,可以视频说半个小时的话。若没有时间,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能代表彼此的牵挂。
对待孩子如此:很多非原则性问题,我一向不怎么干涉。比如大家都忌讳的吃甜食看电视,我的理念是,只要每天好好刷牙,适当吃甜食不是大事。只要说好看电视的内容和时长,每天看一集英语动画片也完全寓教于乐。
对待家人也如此:我不会要求帮我带孩子的父亲,必须每天给孩子吃什么、穿什么、几点睡、几点起。在大的时间表里运行每日的程序,在孩子健康的前提下,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说到底,我并不是一个有控制欲的爱人、妈妈、家人。
当然,我也有我在意的事情。比如孩子的衣服鞋子必须合身好质量的,必须我和Z先生亲自购买。比如每个月的生活开销Z先生必须按时按量转给我,呵呵。
除此之外,哪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控制?
米米也略带疑虑的问我,自己不过问,搞砸了怎么办?
能有多砸?成年人做事自有一套自己的方式。无非是殊途同归而已。
控制,归根结底,是没有放手的信心。对人没有信心,不确定事情交给他做,结果离自己的期望差多远。也是对事情没有信心,不确定最坏的情况是不是自己能承受的。
可是人生在世,如果光顾着控制,哪能体会有张有弛的乐趣呢?学会选择性的放手,是我们在家庭中,逐渐有了话语权之后,很重要的一课。
只有这样,我们和对方的人生,才能更完满,更充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