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矛盾
二姐夫为人谦和恭谨,而且还是一个孝子,所以左邻右舍相处的非常好。他和几个兴趣相投的年轻人以酒为盟,结为兄弟。
为了生计,他们几个人把目光瞄向每年一季的大蒜生意。在本地收购大蒜,囤积居奇,秋后运到东北赚个差价。
姐夫每次去东北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四个月。二姐带着两个孩子及体弱多病的公婆在家,时间一长,少不了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产生矛盾。
姐夫家姐弟五人,他最小。哥哥结婚后就带着媳妇令起锅灶,姐夫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二姐嫁过去后,按农村的说法有条件的可以单过,没条件的,就在儿子几家中轮流住,这为公平。
对老人的安排,姐夫的大嫂不同意,一句话,“不能去她家,没地方住。”
相隔几家,没地方住,但吃饭总可以吧?回答,不行,没东西吃。
姐夫和姐姐什么也没再说就把老人揽在自己家里。二姐虽然觉得他大哥大嫂不养老人有些过分,心中不悦,但也不能违了姐夫的孝心,所以两位老人一直心安理得地跟着小儿子住。
可是,两年后问题又来了,姐夫家的老亲的孩子结婚需要上礼,这礼金在家庭条件都不好的情况下,怎么说也得兄弟俩共同分摊吧?大嫂也不同意,两个字,没钱!亲戚朋友的红白喜事,在大嫂一毛不拔的情况下,自然就落在好面子的姐夫身上。
为此,这次该二姐不同意了;老人不养也就罢了,这来往随礼也不管不问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二姐气得嘟噜来嘟噜去,关上门发一顿牢骚。如果老人这时说句公道话也就过去了,因为二姐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向公婆抱屈无非就是想发泄一下对大哥的不满。她没想到却遭到婆婆对大哥的偏袒,这就让二姐倍感委屈,她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甚至怀疑姐夫不是婆婆亲生的。
“既然如此,我们俩家轮流养你们,村里不都是这样做的吗?”二姐情急之下口无遮拦说出了不该说的话。
气话一出口,公公生气了,他的意思是二姐向外赶他们走,话接话,声音越来越高,最后竟然吵了起来。
二姐含着眼泪赌气带着孩子回到娘家。当然她不敢向自己的父母说出和公婆生气的事。过了两三天,她还没有回去的意思。以前走娘家,第二天一定回自己家的,除非农活多,才多待一天。现在没有什么事,为什么不走了?父亲对她起了疑心。
一天吃过饭后,父亲表情严肃地问道:“你是不是和你婆婆生气了?”
二姐猛然一愣,然后低下头小声地说:“哪生气啦。”
她面色平静,心里却紧张起来。父亲对我们非常严格,以前我和二姐每次生气都不敢让父亲知道的,要不然那将会遭到严厉地训斥,谁也跑不了,故而我们姐弟几个没有一个敢放肆的。在大姐、二姐结婚前,父亲就叮嘱她们,过门后绝对不能和公婆吵嘴,凭良心,尽孝心,永远记住这点,否则,就不要再进娘家的大门。所以,这次父亲对二姐的质问,她自然害怕起来。
“既然没有生气,你今天就回去,明不在家,你应该做得更好才行。要不然人家会说你不懂事,明在外面也不会放心。”
二姐眼圈一红,眼泪掉下来了。
“还说没生气,我早就看出来。出什么事了,说吧。”
二姐两眼噙泪,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你不要管你大哥养不养老人,但你必须养。谁家没有父母,谁又不老呢?你大哥太老实,大嫂又厉害,即使他想分担,也是力不从心啊!再说他也没有那个能力。不管怎么说,明还能出去挣点零花钱,可你大哥就不同了。人情世事不可能天天都有吧?他不摊就不摊,一家人何必计较那么多。你大姐嫁在本村,没有对老人不敬,你也是一样,绝对不能再惹老人生气,你永远给我记住这点!现在你得委屈说出来了,明天一早就回去。”父亲说的话,素来没有商量的余地。
第二天,二姐带着孩子走后,母亲心里受不了了,她当着二姐的面还附和父亲的训话,一旦二姐走出家门,她就愤愤地为二姐鸣不平。
“自己的孩子什么秉性,我能不知道吗?二闺女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知道她受了委屈,但是如果我顺着她说,她岂不觉得更加委屈?”
父亲的一句话让母亲沉默下来。
就这样,姐夫和姐姐一直无怨无悔的奉养着两位老人。在她婆婆八十多岁去世后两年,公公瘫倒在床,吃喝拉撒全是二姐和姐夫照料,直至九十多岁才离世。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