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源易缘安阳源易缘河南省
古人占筮用的河南“龙骨”是啥?全球首拍,20片卖了4800万

古人占筮用的河南“龙骨”是啥?全球首拍,20片卖了4800万

作者: 中山人读文史 | 来源:发表于2019-11-29 18:28 被阅读0次

古人占筮用的河南“龙骨”是啥?全球首拍,20片卖了4800万

称“龙骨”的神秘之物,是否真的与龙有关?答案是:不一定。

129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京城做官的王懿荣患上了一种传染性的疟疾,令他坐卧不安,辗转难眠。

同一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有一位叫做李成的人,腿上不幸得了脓疮,疼得他差些丧了命。

王懿荣在朝庭做官,位居翰林院国子监,不缺钱财,不愁吃穿,看病不是问题……

一介布衣的李成却因为生活条件不好,没钱治病治疗,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

病魔的折磨下,王懿荣找到了京城有名的老中医,为他找了一味名字叫做“龙骨”的药,回来吃过,病体康复。

李成清贫无奈之下,突发奇想,来到村里村外的田间地头,找了些龙骨片,敲碎后又放到蒜臼里捣碎,敷到了腿上的疮上。

没想到,腿上脓疮不仅不疼了,疮口奇迹般地被“龙骨片”粉吸干了。

职业的敏感性,王懿荣在治病期间,隐约看到“龙骨”上有些看不懂的符号 。

由于他还兼任着当时的金石学研究,王懿荣觉得大有文章可做,于是重金买回来了好多的龙骨,最多时他收集了1500多片。

老百姓李成对文化不感兴趣,但自从他发现“龙骨”可以治疗脓疮和疟疾后,感到异常的兴奋和高兴,因为他发现了“商机”。

李成悄悄地将洒落在田间地头的骨片,都收集了起来,一方面给人用“龙骨”看病,一方面又拿到药店卖了换钱。

两个身份相差极大的人,最终使得“龙骨”一鸣惊人,惊动了世界。王懿荣还因不惜重金收购“龙骨”一事,风靡京城,引起达官文人们纷纷效仿,导致“龙骨”的价格节节高升,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那么,能治病的“龙骨”又是什么呢?为何王懿荣发现了“龙骨”之秘密,却被称作“甲骨文之父”?

在李世珍的《本草纲目》药典古籍中,“源易缘”注意到,曾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记载:“龙骨”是一种高寿的爬行动物化石,有防腐生肌的奇特疗效,是一种名贵药材。

王懿荣发现的“龙骨”,后来被证实为是殷商时期古人占筮用的“卜骨”,又称”商朝卜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易经》中,曾谈到古人最为常用、最为灵验的两种占筮方法,一种是”龟占“,另一种是”筮占“。

其中的”龟占“就是在坚硬的龟壳上,刻上符号,然后用火烧炼,最后看剥离出现的符号,来断定吉凶;而筮占,则是用天地 间的灵草——筮草,来预测祸福。

在殷商时期,古人最常用的就是第一种龟占的办法。王懿荣通过治病发现”龙骨“,又进一步慧眼得到”卜骨“的发现,可谓石破天惊,被称作”甲骨文之父“,也不足为奇。

在河南省文物部门提供的文献资料中显示:1936年,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窑穴中,仅完整的龟甲就有300多块,是中国殷墟历史上科学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文最多的一次。

而在2004年7月份,上海举行的全球首次”甲骨文“拍卖会上,参与拍卖的20片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成体系文字,被人誉为”殷契国粹“。

最终这20片甲骨文,因为货真价实,最终以4800万人民币的价格,一锤定音。

查阅《安阳志》等文字资料,可发现,甲骨文主要出土安阳殷墟。而”殷墟小屯村“早在汉朝时期就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上。

郭沫若先生曾在安阳实地参观后,写下一首:古都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诗句,盛赞安阳。

事实上,河南安阳发现的甲骨文,不仅重现了中国的上古文明,为我们找到了现代汉字的根源,还把中国的文字信史向上推演了一千年。

您再看三千多年前,古人用甲骨文除了占筮外,还做了什么?

甲骨文虽然生涩难懂,其内容却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包含了当时的天文、地理、气象、历法、世系、家族、人物、官职、宗教、灾祸等记录。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安阳志》、《解读殷商文明》、《河南文物》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占筮用的河南“龙骨”是啥?全球首拍,20片卖了4800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kp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