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作者: 薛义之Harry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18:31 被阅读0次

    在孔子自述中,他说三十而立,立是这句话中的一个关键字,那这个立指的又是什么呢?

    在孔子17岁的那年,这个鲁大夫孟厘子临终之时告诉自己的孩子,孔丘是圣人之后,因为他的祖先是宋朝的贵族,虽然圣人之后不一定会辅佐国君,但肯定会有才华的人,孔丘年少好礼,就是这样的人,然后他让自己的儿子务必要拜孔子为师,孟厘子去世以后,两个儿子就去孔子那里学礼了。这时候孔子才17岁啊!17岁就可以收贵族子弟为徒,那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时候孔子难道 “立”了吗?孔子之所以可以孟厘子的儿子我贵族子弟为徒,难道是那些贵族们认可孔子的才华吗?其实是孔子在礼乐制度得道了贵族的认可,但那些贵族认可的是孔子是贵族、圣人之后,但是并没有因此而认可了孔子的政治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贵族现在如果是看中的是孔子的政治才华,就不会让孔子当老师了,而是直接让孔子去辅佐国政了,只是说孔子懂得一些礼乐制度的东西,那些贵族认可的是孔子这一些东西。所以孔子这时候没有立起来。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第二则,贵族子弟南宫敬叔和孔子一起去拜见老子,老子在当时那个时代在礼乐制度这一方面是出了名的人,孔子去拜访老子就是孔子对礼乐制度这一方面比较感兴趣吗,但是在孔子临走之时,老子送给了孔子一番话,老子是非常用心的,因为如果老子不喜欢的人,就不会让他进这个门,所以老子是挺欣赏孔子的,但是害怕孔子未来的道路走歪了,才给孔子说了这一番话,在孔子回到鲁国的时候,弟子又多了一些,所以老子说完这番话,对孔子来说还是有很大的用处的,我们可以通过老子所说的话,可以推测出当时孔子应该是非常有热血性格的,想要发扬自己的理想的一个人,而老子已经看出孔子有这样的性格,所以才说那一番话,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老子的苦心啊!所以这时候孔子立起来了吗?

    现在我们来看下第三则:孔子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这句话表明了孔子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思想,那是什么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你愿意给我十条干肉,我就愿意收你为徒。你可能会感觉这十条干肉怎么了,很正常啊!这等于说就是学习的学费,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当时的教育,并不是你想学就可以学到的,你只能是贵族子弟,你才会学到教育,才会学到这些礼乐,但是孔子呢?他就不一样了,它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教,所以在孔子这里教育并不是贵族子弟的专属,而是天下所有百姓的,所以这是孔子一个非常伟大的举动,而我们可以把这个举动称之为:有教无类。

    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齐景公问孔子,秦国地方小,而且非常偏僻,为什么能够称霸呢?孔子就回答秦国地方虽小,但是秦国的志向却非常大,而且最重要的还是有百里奚这样的人,百里奚虽然以前是奴隶,但是秦穆公与他一交谈,发现百里奚有非常大的才能,就把国政交给他了,秦国才会称霸。那这时候孔子有没有成熟的治国方略呢?如果你现在给他一个国家,他会非常有条理的,治理好这个国家吗?我认为没有非常成熟的治国方略,我们先来想一下孔子,想对国家做些什么,就是恢复周礼,恢复礼乐制度,但是他又没有提出怎样恢复?至少我们在这一段没有看出来,所以孔子有很大的志向,但是并没有非常具体的成熟的治国方略。所以这时候孔子难道他立起来了吗?

    后来鲁国烟斗鸡而发生了内乱,孔子在鲁国呆不下去了,所以就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在齐景公公问政的时候,孔子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有政在节财,也就是说,国军要有国君的样子,大臣要有大臣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孩子要有孩子的样子,还有就是要节约。艳英进来以后,批评孔子非常多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说孔子所说的礼乐制度太过于繁琐,有时候太多了!根本没办法学,这其实也是有点道理的,因为在周公的那个时代,就没有多少个人可以学的会,现在孔子推崇礼乐制度,又加了非常多的东西,所以真的是非常多的。但是晏婴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在孔子这个时代有非常多的学派,所以呢,晏婴支持的肯定就不是孔子的这个学派,那么燕瑛更偏向于的就是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所以他说的也有他自己的观点的,很显然,燕瑛并不支持孔子的学说。

    在上几段看来,孔子好像也没有立起来。它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宏谋大志。

    那孔子之所以没有在当时立起来,那是什么原因呢?第一:我们都知道在孔子所出生的那个年代,是春秋战国,但当时难道只有孔子一个学派吗?不只有儒家学派,还有其他的,就比如法家,道家,墨家,等,每一个学派,他们所主张的都有所不同,儒家主张的是恢复周礼,以德治国法,也就是以德服人,那儒家学派的人,他们注重的就是礼仪,还有就是仁了,法家就绝然不同了,法家他们主张的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家的人就极其反对儒家的礼,他们是想要以法律来治理这个国家。还有墨家的兼爱节俭,无论对什么人都要有爱,而且要节俭,杜绝浪费。到家就是避世无为,不去当官,无为而治,悠哉悠哉的度过人生。如果这四个学派考虑同一件事情,那么肯定都是不同的,那其他的学派肯定都会批评孔子的儒家,所以孔子就非常难成功,非常难立起来。其次,另一个原因就是,孔子其实是把自己的政治梦想寄托在每一个国家的国君身上,就比如他在鲁国,孔子就是把希望寄托在鲁昭公的身上,在齐国就是把希望寄托在奇景公身上,所以孔子其实是把自己的政治梦想寄托在这些国军身上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国君,那么孔子也是非常难成功的,那这样重要还是不重要呢?其实这是非常重要,就像杜甫,他曾经说过,志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们都是想当国君的老师,或者辅佐国军的人。另一个原因就是孔子,他自己认为的你,你别认为的你是大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孟厘子,他让孔子当老师,她只是感觉孔子知道一些礼仪,然后他就可以教学生了,那孔子他认为的礼呢?孔子是想要用力来治理国家,也就是孔子是想要恢复周礼,所以在孔子眼里,礼并不是只是一些知识,那孟厘子明显就与孔子的思想不同,再比如鲁昭公,鲁昭公让孔子和他一起去接见齐景公,鲁昭公想的也是孔子知道一些礼仪,就可以和他一起来见齐景公了,所以孔子这么难成功,也是因为别人心中的礼与孔子心中的礼是完全不一样,这也导致了孔子这么难成功。这么难立起来。

    那孔子是真的没有立起来吗?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这幅图。

    我们可以说孔子立了起来,孔子想要恢复礼乐制度,孔子想要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那个礼,而且孔子在深度的学习它,虽然没有成功,所以孔子立起来的是什么?是孔子内在心中的那个礼,当时的人们都是停留在本能型上面,但是孔子并不想这样,并不想虚度时光,孔子想要超脱,所以我们可以说孔子的精神人格已经立起来了,他已经不断地从本能型,还有情感型,逻辑型往上走,不断地超拔,这就是一个脱变的过程啊,这时候我们再想一下,孔子真的没有立起来吗?

    虽然孔子志向还没有实现,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治国体系,看似没有立起来,可是她的精神人格已经立了起来,不断的在超拔,而这个过程也是非常困难的。那反观我们呢?我们如果要经历这个过程,我们才要一步步地超越,最终一定可以立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ld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