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个听话的孩子。因此,当孩子度过了婴幼儿期,从“猫嫌狗厌”的三岁开始,父母逐渐削弱了对孩子的感情,不停地感叹,这孩子真是不听话!
然而,我们对听话的界定通常是:
“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
“还犟嘴!”
别不承认,在很多父母的大脑里,听话就是彻底的,无异议的服从。
因此,当孩子一度地顽皮,疯狂,我们就会带着情绪说教“怎么这么不听话?”当说教失败,惩罚手段就上场,“地上的玩具捡不起来,别吃饭了!”甚至武力解决,“我让你给我长点记性!”
于是,使孩子恐惧成了我们主要的教育方式。
孩子害怕父母的反应,就只好压抑犯错冲动。但孩子自控力尚未形成,于是他们不停地犯错,不停地受惩罚,于是处于一种常受恐惧左右的状态,最终形成了看他人脸色办事的性格。
情绪化严重的父母通常喜欢把强权和控制力当成让人服从的工具。
你失控的表情在无声地表达你的愤怒,传递着让孩子服从的信息——
看你以后还敢不听话!
可是,我们不能这样做,因为,我们也不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只知道服从别人的人。
“你怎么又在发呆,什么时候写完作业!”
“都说多少遍了,让你一笔一划地写!”
“读通顺,老师不是要求正确流利吗?”
这种指责,滋生恐惧的语调,最终只会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我妈又嫌弃我了!”而不是“我错了,我应该……”
西格尔说,孩子都有亲近父母的本能,当孩子发现父母又是自己疼痛和恐惧的源头,他大脑便会处于迷惑状态,在“逃离”和“依附”中游离。
通常,父母的呵斥,怒骂甚至惩罚,在短时间会有效,可以说立刻生效,能制止行为,也可以让父母轻松。但是长远看,对改变孩子的习性没有什么作用。
很多家长会说,“打一次,消停两天。不打就上房揭瓦。”
“小时候打两顿还行,长大了不好使了。”
“写个字就得抬头看看我。气死了,是给我写的吗?!”
情绪化管教带来的最大弊端是,促进孩子在隐瞒行径的本事上有了长进,他们会敏感地察觉父母的行为,进而取悦家长,逃避麻烦。最后,他们会为了逃避父母的恼怒,责骂,体罚的痛苦而使尽浑身解数——谎话连篇,暴怒,推卸责任,逆反,以暴制暴……
“今天学校没作业。”
“成绩还没出来。”
“就知道打我!”
当你察觉孩子有了以上特点,或者发现一些隐形的——在乎他人评价,不敢说出真实想法,恭喜你,你的教育方式要出现转机了,面壁思过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