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南京其他的老街道一样,走进宁海路,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的法国梧桐,径直向里走去,老旧的建筑,幽深的街道,让人瞬间就忘却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整个身心都变得轻柔自在。
宁海路5号和它的主人沿着小路朝南走去,我找到了宁海路5号。在颐和路别墅群里,宁海路5号不算是最突出的。1928年,由于首都建设计划,颐和路区域修建起了很多风格不一的建筑,有的规模大气,尽显豪华之风,有的清新典雅,质朴而又不显庸俗。他们的主人也都是各色各样的风云人物,阎锡山,宋子文,汪精卫等等。所以,无论是建筑风格或者是主人身份地位,宁海路5号在这里都是算不上什么的,可是对于南京人来说,它并不是一座普通的江南小院。
80多年前,南京城破,敌人从中华门进入南京城,在这座六朝古都里肆意妄为,守城司令唐生智坐着自己的私人皮艇逃之夭夭,而占领这里的日本人将这里彻底变为地狱。新街口,大行宫,山西路,三山街,这些一个个我所熟悉的地方,在那个时候都变成了人间地狱,南京的市民们无路可走,就像一群待宰的羔羊,而恶魔们正磨刀霍霍,迫不可待地冲向他们。黑暗的地方总会有阳光,而这时,黑暗的地狱里也出现了一处光明之地,‘国际安全区’,德国人约翰拉贝打开了自己江南小院的大门,将无数的南京人民一一放入。厨房,客厅,舞厅,甚至是后花园,在当时都挤满了难民。拉贝据理力争,在敌人的枪口之下毫不退缩,他不辞辛苦地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书信,向世界透露日本人的罪行,向日本官员发表不满,不辞辛苦。
宁海路5号和它的主人整个大屠杀期间,据统计约翰拉贝救了25万中国人。
80年后的我一次又一次的走过这个地方,当年的凄惨与悲凉现在早已经荡然无存,这条宁静的小巷现在充满了生活气息,站在其中的一侧远远望去,还可以看见南京的地标紫峰发出了闪亮的光芒。那个破旧小院子现在依旧还在原地,满满的锈迹却也遮不住它的光辉,那是人性的光芒,即使再过千百年我想它也不会泯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