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

作者: 呼喊边缘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08:47 被阅读0次

何为艺术美学?望文生义,是大艺术家的大创作大造化,同时赋有精神价值。而追根溯源,是否关乎心灵与技术臻于化境的发展。

我认同——艺术当行本色,大巧若拙!

东西两方,前人和来者,纵观人类史上三次美学巨变,艺术本同根同源,更与哲学息息相关。

大巧若拙

轴心时代的美学,东方最伟大的圣人孔子、老子;西方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希腊思想学派,不谋而合地出现了。当时的艺术和哲学密不可分,而对于西方的艺术具象作品——画、雕塑等,还停留在匠人时期,未能发掘其精神价值。所以艺术之于“知、情、意”可谓登峰造极。柏拉图将艺术的“灵感”、艺术家的“狂迷”,和“神”的旨意关联。而把单纯的艺术戏曲基于“模仿”。其学生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地指出艺术创作如诗歌等,基于经验但对未来的可能性做出了预判。而此时的东方,以百家争鸣为代表的艺术造诣,从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无为而美,到庄子的“天地间有大美而无言”,加之孔子“发乎情,止于礼”的分寸艺术。皆揭示了东方艺术的中庸之美。

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

从轴心时代哲学美学交相辉映的艺术转而进入古典艺术美学,文明也从探索趋向成熟。欧洲艺术形式多样化,文艺复兴的开始让美学从“神”入“人”。期间,又以康德为代表在理念和感动之间寻找辩证平衡。可喜的是康德崇尚纯粹美, 认为愉悦是艺术的目的。同时期黑格尔,以抽象到具体,将“典雅美”上升到另一个巅峰——艺术的具体意义才是本真。东方的古典主义以《离骚》、《楚辞》为代表,大俗大雅的民间爱情发展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从华丽到平凡的起伏,归于平静的大美。“思与境谐”,非深入生活而究其艺术本身。

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

走向20世纪以后,现代美学横空出世。个人的创新史无前例地达到至高点。作者从心理学、人类学、文化研究三方面写,其艺术与人文的关系呼之欲出:艺术的跌宕 、冲突、边缘化……最终趋于大众文化。人的内心“当行本色”的价值深入人心:艺术美学,是在人的情感之下方可熠熠生辉。

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

美,由于时代的追求而不断改善、改变。想来艺术美学的本源源于内心又有别于内心,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乃大美,大巧若拙,又是返璞归真的智慧啊!

相关文章

  • 大巧若拙

  • 大巧若拙

    写完之后添加在开头的话:我发现自己完全就是面对一堆工作不想做,只想看漫画,看完了还要写一堆叨逼叨有的没的。 前些日...

  • 大巧若拙

    正如曾国藩先生之言,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拙”与“巧”看似对立,实则共生。天下之至巧,往往实乃天下至拙之法...

  • 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 每个人都像在海上航行的小船,海面波涛汹涌,浪头不断袭来,选择随波逐流的人,...

  • 大巧若拙

    何为艺术美学?望文生义,是大艺术家的大创作大造化,同时赋有精神价值。而追根溯源,是否关乎心灵与技术臻于化境的发展。...

  • 大巧若拙

    古希腊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实乃至理名言,就像跑步可以健身、阳光可以驱走阴暗,简洁明了,一点都不含糊...

  • 大巧若拙

    《老子》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

  • 大巧若拙

    宇航员在太空不能使用圆珠笔,美国宇航局出巨资研发能在太空写字的新型品种。两年过去了,科研项目毫无进展,于是,美国宇...

  • 大巧若拙

    天工造物,大巧若拙; 一意孤行,大直若屈。 ——壬寅年惊蛰

  • 大巧若拙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最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巧若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fx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