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浅析系列之《孟子》哲思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四节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四节

作者: 霜月洞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3-05 11:25 被阅读7次

此节与第三节有相似之处,却又有很大的不同。此节把所有的引用都放在了段末,看似拔高了整节内容的高度,加宽了深度,但其实后半段的引用与前半段的阐述关联性并不太强。

说明:前半段的中心句为“恶辱而居不仁”,此句中心字在于辱而不在于仁(辱作为不仁的因,而不仁确是辱的果)。且,孟子在前半段的阐述过程中所用的对象是君臣关系,而不是君民关系。然而,后半段的引用中,第一引用,即是如今成语“未雨绸缪”的典故,可谓与君臣没有任何关系;第二引用,偏向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有些许和君臣挂钩,但更多的是自身德行的演变,所涉及的应该是全人类的思想,不单单只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第三引用,“自求多福”的典故,就算对象是君王,在于今天来说,还是百姓自身的生活方面;第四引用,即俗语“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这里的天不代表天子(君王)而是指代天地,而“自”不仅代表的是君王,更是作为人类的全天下民众。此间四者引用,不管从类别上面来说,还是广度、宽度、高度、深度而言,都与前半段的“恶辱而居不仁”没有太强烈的关联性,即,引用的有些牵强。

赏析1:就“恶辱而居不仁”而言,于其性质、过程与结果都有一定的歧义。

性质:①、真恶辱,假不仁(注意自身生活);②、假恶辱,真不仁(判别他人性质)。

过程:①、对应真恶辱,假不仁。说明,自身厌恶受辱,但是周围环境不得不让自身受辱。

②、对应假恶辱,真不仁。说明,德行与思想不一致,无法判别此人是真善还是伪善。

结果:①、所有的选择与决策可能都会被环境影响,此时唯一的出路就是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②、若是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伪善,需及时改正,回归正道;若是与这样的人接触或是相处,切忌交心、交底,甚至择时而离。

赏析2:如若硬是把“恶辱而居不仁”与其引用的相联系或挂钩,所展现出来的意义就仅仅在于因果使然。

引用1:未雨绸缪,即,结善因,无恶果。

说明:本若不修缮,会造成屋内漏雨。而, 如今早早修缮房屋,就不会造成漏雨的恶果。

引用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结善因,得善果;结恶因,得恶果。

说明:怎么对待生活,生活也如何回报你。

引用3:自求多福,即,结善因,得善果。

说明:向天地真诚的祈祷,天地本着好生之德,定然会给予虔诚的人类以幸福。

引用4:自作孽,不可活,即,结恶因,得恶果。

说明:自己做了什么坏事,只有自己去受到惩罚或死亡,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

引申:所有的事情,只要是有过程、结果的事情(包括生命在内),都会触发因果的循环,不要妄想谁能逃出这因果的定数。只有本着善因的思想,才会结出善念的果实,但是在完成整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别忘了对细节因果的审视,一颗真正的善果,是由数不清的小善果组成的。人类要得到属于人类自身真正的善果,必须重新审视整个人类发展历程的点点滴滴:修缮恶因,积累善因,摒弃小恶果,珍惜小善果。

相关文章

  •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四节

    此节与第三节有相似之处,却又有很大的不同。此节把所有的引用都放在了段末,看似拔高了整节内容的高度,加宽了深度,但其...

  • 浩然正气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

  •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下)第四节

    说明:整节内容完全围绕“失伍”二字来展开对失职罪过的讨论,且段落分明,含义鲜明,故直接分段赏析与引申。 赏析(第一...

  • 一口气读完《孟子》2

    卷三、《公孙丑》上 1、趁势而为,事半功倍。 公孙丑(以下简称“公孙”)问孟子,如果让孟子在齐国掌权可能做到像管仲...

  • 吾善吾养浩然之气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

  •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二节

    说明:此节过长,且要点较为分散,故分段来写。 第一段:公孙丑问曰~我四十不动心 主写“动心”: 此段中,不让孟子动...

  •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九节

    其实,很多古之先贤非常明确一点,不管是做官也好、从商也罢,人的第一个身份是人,而为了能够活下去而选择的职业、从业身...

  • 关于言、气、志、心2019-03-12

    关于言、气、志、心 《孟子公孙丑上》有一段公孙丑与孟子的问答: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

  • 《孟子·公孙丑上》01:孟子的治国理想

    《孟子·公孙丑上》01:孟子的治国理想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

  • 读书摘记

    《孟子·公孙丑上》中记载: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四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jn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