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宝贝,感激你陪伴我度过你人生中的第一个儿童节。关于儿童二字,我自以为作为一名积极进取的人民教师,已然了解“颇多”,然而最近由于你的到来,我开始关注铺天盖地的关于儿童的文章,才发现了解你,或者说了解儿童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可以说,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才学习和领悟,而这是一个为人母和为人师的要求所在,我推脱不得,也乐意学习。
儿童,包括低龄和高龄儿童,一般而言低龄儿童侧重于用动作来表达自我,直到他们完全能够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为止。实际上,十来岁的孩子也未必能够用文字完全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白,初中的学生都还处于一种“蒙昧无知”的状态。
此时,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或者说此前的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因为所有的事情,尤其是生命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我们自身作为孩子身份的时候,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我们身上会带有对我们养育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的影子,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养育者的育儿理念以及行动作为都显得特别重要。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自己的脾气性格是否如此?当然,这里不但无法排除遗传因素,而且还要特别注意趋利避害。如果父母知道自己性格缺陷,就要找到方法改变自己,以免对孩子产生二度影响。而孩子遗传下来的那一部分,由于父母的有利改变,加上他们本身也都有向好的天性,就可能变得不那么严重。
待到孩子三岁就开始接触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批人--教师。因为时间之长,所以影响至深。然而,教师每年更换,如果教育理念不同,行为不同,儿童此时就会迷茫,对同一件事可能无法明确正误,何谈其他。
所谓教育,实为教书、育人,我一直偏向于后者,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你一般不会看到一个正直勇敢积极进取的人会是社会的败类。因此,教育的核心成员-教师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一直是学校甚至国家整个大政方针所关注的事儿,可治标不治本,如若教师不是从心底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的话,就无法真正地踏下心来去教书,又何来育人呢?教书,和育人比起来,倒是个轻快活儿了,此处不加赘述,行内人自是了解。而要想育好人,理解儿童是第一步。
理解,看似简单,真正做到却是难上加难。这里说理解孩子,并不是简单的去顺从,而是找到孩子行为的原因所在,再加以引导。
例如,有个妈妈每天下午都会在花园里给宝宝讲故事,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很不舒服,于是故事停止,宝宝哭闹不止。众人都以为是孩子知道妈妈生病所以难过,于是告诉他妈妈很快就好,无果。后来妈妈以为是宝宝要听故事,强忍病痛讲故事,仍然不行。爸爸醒悟,原来是因为妈妈平时坐的那个椅子的靠背没在,拿过来之后,宝宝立刻停止哭泣了。这个事例中的孩子其实处于对周围环境秩序感的敏感期,他习惯了同样的环境,一旦发生改变就会让他缺乏安全感。
高龄儿童也一样,每个角落里的“奇奇怪怪”的孩子,也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原因,只是这个形成过程更久,可能对症下药有些困难,但绝不是无路可走的。
作为一个新手教师和新手妈妈,我对儿童教育的理解还很浅薄,在这条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路上,我必将受益良多,也让心灵更加通透,日子更加明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