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38121/be1d31b7e35df235.jpg)
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天气 阴有雨
不经意间,空气里遍布的暑气渐渐消弥。清晨与傍晚,总有凉风习习于耳畔间。看着日历上“立秋”、“处暑”的节气随着日子一一闪过,秋就这样不动声响地到来了。
四季之中,最爱便是秋。尽管它没有冬去春来,冰雪相融,万物滋生的惊天动地;也没有夏日炎炎,挥汗如雨的炽热难挡;更没有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肃穆庄严。有的只是秋风送爽的惬意,有的只是秋雨缠绵的低吟,有的只是秋果累累的喜悦……
我等凡妇俗女对秋的喜好流于平乏浅显,而古往今来不乏爱秋的诗人,为它写下众多佳句,流传于世,传唱不绝。
曾写下“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刘禹锡就执笔写下他对秋的热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爱秋胜于春,晴空里一鹤冲天的景象,更引发他诗情万丈。
在王勃的笔下,滕王阁的秋日又是灵动无比,美不胜收,且看“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雨过天晴,落霞与孤鸿齐双映,渔歌唱晚中,雁声阵阵,笔落诗间,一幅栩栩如生的秋日即景映入眼帘。
而在诗仙李白笔下,秋又是相思离愁之时,那份爱的辗转反侧又爱而不得的苦楚溢满诗里,“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相思苦,写满秋风、秋月、秋叶里。
古人对于秋的注解各有千秋,在当代同样涌现了不少吟秋颂秋的诗篇。
写过《生活是多么广阔》的何其芳是如此细致地捕捉到农家的秋色,“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芦蓬、渔船、蟋蟀、牛背、牧羊女这些农家特有的景物,传神地刻画出深秋霜降后的画面。
浪漫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也曾写过秋,在他的《秋月》中写道“一样是月色,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云堆里升起——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举头望明月,一个月圆之夜,因为诗情晕染,而益发地动人生姿。
无独有偶,徐志摩一生倾心的女神——林徽因,不仅在建筑领域建树颇丰,在诗词造诣方面也是不凡,她也写过秋。“秋天的骄傲是果实,不是萌芽,——生命不容你 不献出你积累的馨芳;交出受过光热的每一层颜色;点点沥尽你最难堪的酸怆。这时候,切不用哭泣;或是呼唤;更用不着闭上眼祈祷;向着将来的将来空等盼;只要低低的,在静里,低下去 已困倦的头来承受,——承受 这叶落了的秋天 听风扯紧了弦索自歌挽:这秋,这夜,这惨的变换!”她的这首《秋天,这秋天》正是为纪念徐志摩飞机失事罹难两周年而写的。诗中写出她对曾经爱侣逝去的痛惜,面对现实无奈的惆怅,瑟瑟秋日,蚀心刻骨。
在这个秋日,品读这些关于秋的诗歌,时而欢欣时而怅然。这时一首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恰如其分地响起,在温馨浪漫的乐曲中,我轻轻地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这片刻的欢愉,那些读过的秋诗一帧帧从脑海浮现,诗与乐在这一刻浑然一体。
网友评论
对于四季,我好像并没有特别钟情于哪一季,许是都喜欢的吧。喜欢春天的百花争艳,夏天的长裙飘飘,秋天的静月高悬,也期待冬天的白雪皑皑。
不知是否是秋天易于感怀的缘故,近来总是不由得思绪万千,却又不着边际,借婧儿之笔,读古人诗词,似是又读出了几分同感,原来啊,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有些体会穿过古旧时光自会来到身边。
祝一切安好😘
愿春华秋实、夏果冬雪,每一天都让梅儿欢喜愉悦🌹🌹🌹
我们都在秋天里,等待那个凯旋归来的——鹿宝宝。那将是醉满人间的喜悦,你们辛苦了!
就在一夜之间欣喜可能变为疑惑,甚至就在同一风景里,这边是丰硕,那边却是落寞
你的文笔细腻,古今往来,秋的韵味已在笔端铺展,犹如浓墨色彩斑澜的山水画。秋,好美!
为你的秋,为你的文,为你的胸怀点赞!👍👍👍👍👍👍
祝鹿鹿早日欣赏秋的美!😀😀
祝妹妹秋安顺遂。
前人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现在有平台可以书写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也配上图片,更有不同的感觉。
秋天是比较冷一点的感觉,也是万物在做准备要过冬。四季的变化,让人可以感到大自然的魅力。
Natasha的文学诗词功力真的很棒,感谢分享秋天的诗词带来秋意浓浓味道。
这是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
文人笔下的秋更是根据意境不同情怀不同写出来的味道也不同,感谢婧婧让我们读到了不一祥的秋🌹
现实中的人们,可以脱离暑气之困扰,享受相对舒适的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