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人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了时间管理之“番茄工作法”,按照宝典上的要求,按照25分钟为一个“番茄时钟”学习,以为得到了提高效率的秘籍。
刚开始实行,不知道他效果如何。
但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到处学习各种“方法论”希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高效。
可是,很多尝试还是失败了。
这个番茄工作法,自己也曾经尝试过,但是发现至少不适合我。
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分为两种:
浅层工作状态
深层工作状态
浅层工作状态就是一心可以多用,但是不能深入思考,工作成果也多为“低价值”成果。
深层工作状态,就是一个人进入“心流”状态,思维非常活跃,可以做有创造性的事务,“高价值”成果也往往在这种状态下产出。
人一旦进入深层工作状态,就是忘记时间、忘记自己,眼中只有工作,只有目标任务。
而番茄工作法将时间人为分割为“25分钟”一个单位,如果人已经进入深层工作状态,到时间被提醒铃声打断,开始休息,等休息回来,再进入深层工作状态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不要人为破坏自己的深层工作状态,因为这个时间段是最高效的,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
还是那句:大道至简,越简单越朴素的道理越管用。
花拳绣脚式的各种方法论,看起来在不断创新,至于效果,谁用谁知道。
思考100个问题:83/100,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