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黄磊在《奇葩说》节目中说起,朋友参加女儿婚礼时伤感落泪道:“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没想到这么快就挂到了别人家的衣柜里”。
而拥有两件小棉袄的黄磊聊到婚礼的话题时更是放话,如果哪个男的要娶他的女儿却不办婚礼,他会对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一个仪式感都不要,我觉得是不对的。”
说起黄磊和孙莉,他们从大学师生恋到如今携手二十余年,是娱乐圈典型的模范夫妻。从真人秀和访谈节目中可以看出,黄磊并不是那种会说很多甜言蜜语、或是玩沙滩写love小把戏的撩妹高手,但他却有着独门的爱情保鲜秘籍。
因为当初结婚时忙于工作,两个人没办正式的婚礼,只是请家人一起吃了顿饭,在前年他们恋爱20周年之际补办了婚礼,他认为让女儿们一起参加他们的婚礼,有着另外一种意义。
他们从小房子换到大宅子,但仍会保留很多有意义的旧物件,因为那里有他们从小到大的记忆。
他们会每年全家一起出游,从2个人到3个人,再到4个人,从欧洲到美洲,北半球再到南半球,从旅行中体会愉悦与一路惊喜。
他说,他的秘籍就是始终在生活中保有一定的仪式感。
生活中的仪式感是山盟海誓的阶段性提醒
昨天刷微博看到一则吐槽非爸妈亲生的征集帖,有个网友说,他爸妈每到情人节、七夕节就留言通知他俩人出去约会了,让他自行搞定晚餐。真是千防万防,家糖难防。
想必他爸妈也50+的年龄了,能在马拉松式的婚姻中保有如恋爱般的甜蜜约会,有多少人敢保老了做得到。
想到前阵子朋友聚会,一个生了娃的女性好友说,从怀孕开始,他和老公就已经分床睡了,起初是因为他翻身次数多,老公觉轻容易被吵醒,索性分了房,生了娃之后床小怕碰到孩子,更是干脆一分到底。
同样是在《奇葩说》这集中,张泉灵说,他和老公约定,如果因为晚归怕打扰到对方,可以到其他房间的床上睡,但绝不能因为吵架而分开睡,长时间的分床睡更是不行。
记得某情感专家说过,中国女性的“性”始于结婚,终于生娃。这长度简直令人发指。
在我看来,同床睡不光是为了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两个人可以在睡前分享彼此一天的工作、想法,吐槽也好,憧憬也罢,都能有灵魂上的交流。每天上班已经分开了,回家后唯一能彼此交换感受的时刻就是睡前,如果连同床睡的仪式感都没有了,两个人还可以用什么时间来交流呢?
爱终被慢慢稀释,变得索然无味。
生活中的仪式感是近在咫尺的诗和远方
我们总说要去寻找诗与远方,殊不知眼下的日子完全可以过成诗,远方的虚不及眼下的实来得美好。
我一位设计师朋友特别追求生活品质,租房住的那几年,每次去他家玩,都能看到他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好看宝贝:一幅独立艺术家的画作,被他置于从泰国买来的相框里,呈现出了不同的质感;墙角如街边奢侈品店的橱窗一样会定期更换展示样式;每次去,桌上的花瓶和花都不尽相同。
如果住了某五星级酒店喜欢上了那的香氛,他一定想方设法查到香薰的牌子或名字,然后买回来让家里也飘着同种味道;去咖啡馆看到的漂亮茶几和椅子,他也会追问店家哪里可以买到,然后一股脑搬回家。
他说,无论房子是谁的,生活是自己的,不用去向往五星级酒店或什么超有格调的咖啡店,他每分钟都活在自己喜欢的生活里。
上周末去他新买的房子温锅,看到他铺着亚麻桌布的餐桌,我们几个人都小心翼翼地生怕滴上汤汤水水弄脏了,他看出来后跟我们说“尽管放心吃,弄脏了就洗呗,不能因为怕脏就不铺桌布啊,就好像不能因为怕擦地就不踩一样啊,缝缝补补修修洗洗不就是生活本身嘛。打扫卫生也是享受生活本身的一种方式啊。”
我快被他洗脑了,感觉自己想要回家干活去了。
而我另一位朋友则是视茶如命的人,无论去哪出差都会到茶城淘各种漂亮的茶具回来。有次她来我家,看到我用夜市买的那种玻璃杯喝茶,差点给我扔了,说下次来一定给我带套茶具。
在她眼里,喝茶的过程相当神圣,从烫杯温壶、洗茶冲泡到闻香品茗,哪个步骤都不能落。后来去她家感受到了那喝茶的排场,确实感觉茶汤比我家的好喝多了。
记得小时候看《樱桃小丸子》或是《蜡笔小新》,一家人开饭前一定要说“我要开动啦”作为餐前的小仪式。这句话像个号子一样,呼吁大家要拿起大吃一顿的热情来啊,每次听到这句都觉得这顿饭一定吃得特香。
我们苦苦追求诗和远方,却忽略这份浪漫就藏在生活的一碗一筷之间,一床一铺之间。
生活中的仪式感是严格自律后的期待
很多人留言问我平时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我曾分析过,小说和畅销书比较适合看电子书,其他类型的书不得不承认,我还是没办法放弃看纸质书。
斋藤孝在《深阅读》中说,实体书厚重的躯体展现出使房间变得局促的存在感,如果还没读过的书,甚至会给人一种“快读我!”的压力。
书架如同自己的记忆装置,光是目光掠过书脊,就能回忆起书中内容、相关话题或是阅读时的自己。
读纸质书有种神圣的仪式感,从书架中挑选想读的书,打开,做标记,记笔记,到最后归类放好,甚至平时收拾书架,将它们按照颜色、按照类别,甚至按照高矮胖瘦排列一番,都会赋予读书新的意义,而这些都是电子书无法胜任的角色。
董卿在接受《环球人物》专访时说,她的卧室里没有电视机,也不会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卧室,这种仪式感让她得以一直保持睡前一小时的阅读习惯。正是数年如一的小小仪式才有大家看到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她的惊艳表现。
我从2008年至今也保有一个小小的仪式,就是每年12月31日都雷打不动坐在书桌前提笔写下当年的年总结和下一年的年计划。可能1个小时,可能3个小时,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会翻看按月分类的手机照片,回味这一年来写过的文章发过的微博,像看一部传记电影一样迅速浏览我的一年。
这种仪式,让我有了与自己对话的时间与空间,让我复习了这一年的成长经历,并为我走向下一个365天做一个预习。
至今,这个小仪式已经坚持了十年,甚至影响到我身边的朋友跟我一起完成这个仪式。年尾的最后一天,大家都等着彼此的年总结出炉,在社交媒体上互相参观。
比起读书、写总结这种浇灌灵魂的仪式感,我还对保养皮囊的仪式感尤为重视。
你有没有感觉,当你坐在梳妆台前用鬃毛梳梳理头发按摩头皮的时候,感觉每个毛孔都被打开了,它们纷纷抢着张口呼吸。当你洗完脸躺在床上用眼霜按摩眼周,能够感受到眼周肌肤咕咚咕咚大口喝水的酣畅感。
当你在内心植入仪式,这一切都变得像魔法一样神奇。
仪式感是漫漫又无聊人生路上的有趣小游戏,保有童心的人永远不会讨厌游戏。
愿你80岁还能牵爱人的手去约会,穿得优雅得体,身材完全不走样,眼睛有神,卡里有钱。
网友评论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